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內湖金面山 2009.02.28


去年5.25由正願寺登上了自強隧道上方的文間山、切入劍南路,再翻過金面山,從麗山高中側面的社區下山。沿途看到五色鳥、台灣藍鵲和大冠鷲。

今日重遊,反方向,從麗山高中側面社區進入登山步道。沒多遠,進入叉道,兩旁的山坡遍植楊桃樹,高大的樹上結果累累,地上到處都有楊桃的落果,空氣中飄來陣陣的楊桃香氣。原來進入了私人的楊桃園。看來多是原生土種楊桃樹,不同於近來具有盛名的 [軟枝] 楊桃。阿錫斟酌著怎麼給步道命名,我想,[楊桃小徑] 相當貼切。這條小徑,基本上都有林蔭,屏蔽了視野。

走出了楊桃園,景觀漸漸不同了。前兩天下過雨,今日空污較少,有時可以看到東面的大湖,有時又可看見北面的群山。台灣得天獨厚,山林終年翠綠,視野所見,總能令人心懭神怡。往前有一段路,需要拉繩往上爬。去年倒著走,這段路當然就是下坡。不下雨,不打滑,很容易就登上去了。經過休息站,前面不遠,再上個小坡就是金面山了。領隊有了新點子,帶我們繞道竹月寺攀登大石壁。也就是說,先走下山,高度落差有120米,再上山。十幾年前走過的路,再回憶一次,同時練練腳力,也好。竹月寺供奉的主神有數不清的手。兒時的印象,觀音有18隻手,如今時常聽到的卻是 [千手觀音]。乖乖,從18直跳到千手,連神話傳說也來Inflation。

子和兄在竹月寺和大家會合後,再出發。看他上岩壁,健步如飛,畢竟是勇腳級的人物,不同凡響。上了金面山大石壁,西面的盆地美景完全顯現。尤其是松山機場和基隆河沿岸的,圓山、大直、內湖、南港、信義區盡入眼前。

隨後轉往論劍亭旁,市府新建的休息站。領隊帶來的豐富糕餅,令人感動。其中大多是夫人親手做的。大家有口福了。飯後談論今年的登山計畫。聽說有人一天內一口氣爬完池有、品田和桃山三座百岳級的大山,佩服。光是當天上下桃山,我已經好猶豫的呢。

離開休息站前,獨自匆匆走到附近的剪刀石頭山。就近,看不出他的雄偉,但是要走到剪刀尖還是相當冒險。隨便拍個照留念即可。

隊伍繼續往大崙尾山前進。大崙尾山南面步道全長3289米,我們是半途插入。沿途有幾個休息點,備有石桌椅。還有標竿 [上山多福] ,到了登山口另一支寫著 [下山謹慎]。佛家勸善,有意思。出口馬路邊有石刻大青蛙,底下標示,此地是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左轉20分鐘抵大崙尾山,右轉則是大崙頭山。取道右行,公路邊有戶人家開了咖啡館,店名 [鐵匠與蝴蝶] [Ironmonger and Butterfly]。公路上,除了穿梭不絶的汽車和摩托車,也有單車騎士勇猛的搶攻山頭。

中途切入步道後,見小松鼠向遊客討食,樹上還有人為他造了小屋。再往上走來到蔣介石塑像。附近有幾株櫻花正當開花,相當美麗。這邊風大,有點涼意。趕緊下山直奔碧山巖。這裡供奉開漳聖王。也沒停留,一路下坡,再往金龍禪寺。山門寫著 [入正解脫] 。不懂,得請教高人。門前花園放了很多座得道高僧的塑像。比秋茂園要好得多,但還不是傳世之作。有心要做,還是得下工夫設計。施工也馬虎不得。

金龍寺山下撘公車到圓山,轉乘捷運回家。今天走的山路肯定超過10公里。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月眉山和粗坑口登山步道 2009.02.15



過舊曆年,總有忙不完的例行活動。卻也荒廢了正常的登山健行。竟然間隔了整整兩個月,今日才恢復登山。早晨的區間火車客人稀少,從台北車站出發,每站必停,加上會車躭擱,整整一個鐘頭抵達基隆。在客運大樓會合後,往月眉路出發。在義二路的85C買了一杯熱咖啡,喝了一小口,燙了舌頭,到了第二天都還痛。下次得記取教訓。自強和丁老師夫婦吃過早餐後,也來會合。今日總共9人。上週聽說超過20人。

途經靈泉禪寺新建的殿堂。環境非常清靜,修行的好地方。大夥不進入打攪出家人,在外頭觀賞 [佛頂尊勝大陀羅尼] 石柱,[大涅槃城]後,繼續前行到禪寺的開山堂。開山堂是二層磚造洋樓,卻有傳統裝飾,迴異於一般中國寺廟的別緻建築。大門深鎖,不得進入,只能在圍牆外遠眺欣賞。

沿路有 [記憶典藏館] 的路標指引。到了現場,也看不出端倪。好奇心作祟,跟守門的保全討教。原來是那會兒事。大家猜猜看。葫蘆裡賣啥?

提示:8坪一個單位,讓人典藏珍貴的記憶。

再往前走,赫然立著高大的石碑,[靈泉禪寺地界碑]。現在台灣的佛寺,在過去幾十年經濟繁榮,信徒踴躍供養下,家大業大,可見一般。現在經濟衰退了,要看他們怎麼回饋社會囉。單純的想法,出家人在這個時候,入世提供額外的穩定力量,也是修行的重要一環。

這裡已經接近62快速公路。穿過立交橋,有一土地公廟,外頭掛了密宗的五色幡旗,不搭調。就像廟裡頭,儒釋道不分,見怪不怪。

前行走過四腳亭火車站,過基隆河。鼓勵消費,振興經濟,今天不開伙,就在大埔路橋頭的麵店吃午餐。乾麵搭排骨湯,味道可以,就是味精重了點。

過了粗坑口路,回頭一看,視野雖然寬廣,卻盡是雜亂的建築,缺乏美感。沿著山溝邊的山路行走,翠鳥突然出現了。18-200就是短了點。就拍了個影子,做了見證。拐了彎,不遠就是登山步道。

有個姓柯的在地人,推薦我們去參觀山腰的燒炭窯。年代久遠,而且棄置已久,部分的窯口都被土石掩沒了。青苔爬滿石窯,給古蹟增色不少歲月的痕跡。

登山步道維護完好。兩旁的林蔭擋住部分烈日,也擋了清風。部份石階、部分枕木,也有平坦的土石路。兩個月不登山,今天流汗特別多。全身舒暢,希望感冒病菌跟著走光光。

步道終點就在 [陳氏家園]。這是我們登山隊私藏的休息點。地圖上找不到的。有水源、抽水馬桶,還有石桌椅。曾經和主人打過招呼,歡迎我們去使用。燒開水煮咖啡、泡茶。有時也開伙。飯後聊天,鋪個地床,也可以午睡。

經過兩個月的沉潛,今天聽了不少逸事。隊長開始招兵買馬。合歡山、武陵四秀、雪山、大雪山都出籠了。今年景氣不佳,專心去玩。明年再伺機而動。

下山的產業道路超陡的。腳板的壓力大,真要倒退著走。到了碇內,有基市公車開往八堵和基隆市區。回程搭丁老師的便車,送我們回宜安路。太感謝了。

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台中公園 2009.02.06



氣象預告,這幾天北部都會下雨。小女全家回台後,就計畫帶他們出遊。還是往中部走,迎向陽光吧。就是只有一天的陽光也好。明天還要去雨港回娘家作客,不愁沒有雨景可看。

二高轉一高,一路順暢,在泰安小作停留,喝咖啡,讓Kokoro活動。隨後下中清交流道。之前經過豐原收費站,意外發現今天停止收費,省了40元。進入市區後,依然陽光普照,大雅路兩旁的商業活動卻是相當低迷。感覺台中的景氣問題特別嚴重。聽說台中的房地產都跌過三成。政府吹法螺,要引進陸資來買樓,吸引一批人去炒樓,如今都住進套房了。股市、樓市都套牢了,還要擔心失業,真是無語問蒼天。

車子停進公園地下,市營的停車場,半小時9元。看來很便宜吧。可是上來公園,對街的私人市內停車場,竟然只要5元。金額相差不大,卻是1.8倍。說他們市政府搶錢,也不為過吧。

台中公園依然那麼漂亮。除了古老的湖心亭,湖邊的環境經過細心維護,有目共睹。1.8倍的停車費可能有些貢獻吧。這樣想,自然就心平氣和了。建於1908年的湖心亭,是台中市最重要的地標。1985年修繕時,屋頂居然被冒失鬼漆成紅色。2007年恢復成赤銅色屋頂。今天看到連周圍的紅色的欄杆都恢復原色,好多了。公園裡的望月亭,有說是清代舊城的北門樓遺跡。外觀流露西洋風,和台北的城門樓大不相同。緊鄰的台灣測量三角原點紀念中心碑,我懂 [台灣測量三角原點中心碑],但是紀念甚麼東東?

午餐的鐵板燒,一人份280元,品質一般。自由路一帶像台北的西門町,這樣的價位,便宜很多。飯後逛到二段23號的太陽堂。沿途看到很多商店關門了,不少還貼了出租或者讓售。買了太陽餅,明天當伴手禮帶去基隆。太陽堂的前後開了好多家糕餅店,都是賣太陽餅。不管其他家怎麼吹牛說他們才是創始店、老店、發明者,論口感,還是首推太陽堂。

回公園後,女兒全家去人工湖划船。我在岸邊等著,一邊看導覽文宣。台中市區還有些有趣的景點,可惜時間不多,只能挑著參觀。女婿主張去自然科學博物館。就這麼決定。

科博館附近是新區,百貨公司、觀光飯店,高樓大廈林立,算是小規模的信義計畫區。停車卻是很難。科博館自營的停車場都滿了,還有幾部車耗在門口排隊。沿著周邊繞了一圈,才找到一個累進停車位,第一個鐘頭30元,第二個鐘頭60元,也就是停留兩個鐘頭,總共要付費90元,之後更貴。也沒得挑了,就這麼辦了。進了科博館的前庭,高大的長毛象充氣模型擺在院子上,供人參觀。原來,前陣子在台北的紀念館展覽,現在移師到台中來了。

大人的門票200元,小孩180元。很貴啊。現代的電子影像媒體發達,看過了NG和Discovery的影片,和超詳細的介紹,看不出辦這個展覽,究竟凸顯了甚麼價值。

回程取道龍井交流道,全程國道3號。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台北的西本願寺 2009.01.05


小時候遊蕩西門町,總會路過中華路的西本願寺。當時已經被理教總會佔用。寺廟的規模和龍山寺差不多。當時就覺得很宏偉的一座廟,他的風格迴異於台灣的一般廟宇,沒有琉璃瓦、沒有龍柱雕樑畫棟。但是完全使用高級木材,只上了素色油漆,素樸中格外的雅緻。

後來理教總會疏於管理,陸續被流亡者強占,蓋了違建,好好的一座大寺院,竟然變成大雜院,成了不折不扣的都市之瘤。1975年的大火並沒有完全破壞這座古蹟。但是2005年市政府收回後,竟然雇用怪手破壞了古蹟的舊建築物,8月3日再一把火燒掉殘餘的建築,整地後就成了現在的模樣。從劫後的本堂基座,可以大致看出當時的規模。另外遺留下來的還有一座 [鐘樓] 的木造建築物,還有表參道旁邊破敗不堪的 [輪番所]。就這樣而已。改天去東本願寺看看還留下些甚麼。

2005年的事件,目擊者做了詳細的敘述,摘取片段:
( 部落格圖文並茂,詳細請連結: http://www.wretch.cc/blog/afboy/2382784 )

但是,一個西本願寺遺址的拆除,竟會讓市府團隊對文化的重視受到質疑。明明在七月二十八日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中,建議將西本願寺殘跡列為歷史建築, 請拆除的市府公園處把剩下的殘餘建物改用手工拆卸以免破壞裡面的古蹟。結果,七月三十日的早晨,台北市府的包工還是讓怪手長驅直入拆除現場,用那鋼鐵般的霸道,拆毀木構殘餘建物的脆弱,完全無視違建與歷史建築連結一起的危險平衡 - 違建的拆除,恐怕也讓古蹟殘構一起倒下。 猶記得台北市府雇來怪手的那天下午,公園處處長才趕到現場,與副市長回報只是掉了一些瓦片,沒事沒事。我想,大概沒人知道,在這樣的拆除過程中,有著建築系學子頂著烈日、挨著午後雷陣雨,在現場毫無薪資貼補地排班留守、記錄拍照。怕的就是怪手一個不小心轉身,黑瓦木構就此倒落。 看著中午前好不容易才在廢墟中撿拾拼成的黑瓦碎片,竟會在一頓飯之後,又被現場人員扔進廢墟裡變成破片。我相信捍衛過歷史建築與古蹟的人們,都應該清楚這樣的場景,是一種多無奈的巨大無力感了。 經歷這樣一場捍衛後,本以為暫時讓遺址獲得保留,但是大家都很害怕「有心人」會來個縱火毀滅古蹟,因為這樣的文化資產保存鬧劇在台灣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 結果,八月三日早晨的一場大火,真的燒進了西本願寺遺址。難道,下一步就是「既然燒都燒了,不如拆掉吧!」這樣的結局?

先用怪手拆,再來火焚造成古蹟毀損既成事實,接著順理成章地清除剷平、好蓋成公園讓馬市長剪綵作政績 - 原來,這就是台北市政府的市政藍圖。這樣的市府團隊,犧牲古蹟脆弱的身軀,銷毀台北城好不容易累積的歷史厚度。台北再被這樣惡搞,要成為一座偉大的城市, 真的,還早!

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

高雄捷運之旅 (二) 2008.12.30


竹田火車站距離新居大約4公里。走路要一個鐘頭,開車只要10分鐘。選擇後者,因為今天還要走不少路。

車站的舊主體,和周邊的幾棟舊建築構成竹田驛園,驛就是火車站。古樸的舊主體還保存完好,已經改造成觀光商店。愛好攝影或單純喜歡鐵道文化的人,必定喜歡拜訪這類古老車站。台北縣的十分車站也相當古老。驛園內還有三座房舍,[火車風情] 賣咖啡,[池上文庫] 收藏池上一郎博士的收藏書籍。此人戰前在竹田行醫,和地方有深厚的感情。戰後回日,還時常資助台灣的留學生。去世後,遺囑贈送收藏的書籍給鄉民。鄉公所爭取房舍收藏,還有機構、個人捐助日常的開銷。另一座是 [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紀念館門口的題字 [頓物] 即是竹田的古名。館內展示的全都是底片機的黑白照片,但是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水準。難得的,大多數是紀錄戰後,台灣的普羅大眾的真實生活照。向前輩致敬。

搭上區間車往高雄。屏東縣境,沿著鐵路兩旁,檳榔樹是最大宗的作物,其實可以說放眼看過去,全都是檳榔樹。其他的只是點綴而已。平地沒得生存,難怪連麻雀都不來。

到了高雄車站,改搭捷運紅線,開始第二天的捷運之旅,直奔橋頭火車站。橋頭車站是目前高捷最北站。出了剪票口,一條走道上方,懸掛著串聯風箏式的摺疊畫,描述地方人文藝術和特產向日葵和蝴蝶。風格獨立。走道尾端是電扶梯。隨著扶梯下降,正好欣賞兩層樓高壯觀的陶瓷畫作 -- [天工開物]。這樣利用空間,太棒了。

回頭到糖廠站,標示糖的土地,蝴蝶的故鄉,在玻璃上的彩繪,描述橋頭地方的風土歷史。這是當地年輕人的熱情創作,請各地扶輪社贊助。

從世運站的月台,遠遠就看得到世運主題館的部份外觀。世運站本身就很有看頭,站內四周的彩繪玻璃主題是空中雨林。配合當地和海軍的淵源,車站的外觀就像一艘軍艦。

出了車站,為了捕抓主題館最佳的角度,徒步走過去,邊走邊拍。主題館是鋼構的,看起來比較冰冷生硬,部分的外觀像是飛鳥展翅,另一部分又像鳥窩。線條大方美觀。主體大致接近完成,還有工人繼續施工。和門口的安全人員打聽,大約還要兩個月可完工。大大的LCD看板很醒目,已經在試機了。好像是LG的。

回到美麗島站補拍 [光之穹頂]。又拍了八個出口,其中南北向的四個出口,像四座教堂,高聳在中正和中山交叉路口。題名 [祈禱]。為台灣祈禱吧。東西向的出口造型比較簡單。卻也不失美感。拍完後已經3:00pm。該吃飯了。但是附近視線內看不到M或K,也沒有B。逛了新興市場,也沒有中意的小吃。郵政總局側門對面,林森一路上有間便當店,菜色還可以。點了燉牛肉。無限供應熱湯,有味噌湯、海苔湯。味道都不錯。

再搭捷運回大寮,仔細瞧了一下,大寮站也有些藝術小品,電扶梯的兩旁的畫作、電梯周圍的彩繪玻璃也很漂亮。高捷不論建築設計或者裝飾,幾乎站站都能結合地方的人文、地理、歷史和藝術。精采萬分,非常值得參觀。高捷很貼心的販售一日遊車票,當天內,讓你前往每一站遊玩,而且無限次進出車站。

就這樣,結束超愉快的高捷二日遊。

高雄捷運之旅 (一) 2008.12.29


早晨4點多雞鳴聲此起彼落,提早起床練完功,忽然聽到熟悉的八哥叫聲。探頭窗外,果然有八哥在草地上啄食小蟲。一看到人,就飛跑了。還是不見其他鳥類。既然沒得打鳥就換個方式玩。決定看看高雄的風景和新建設。先看看昨天的經過的養鴨寮,成群結隊的白鴨非常壯觀。池塘的背景都是檳榔樹林。緊鄰的溼地有幾隻白鷺尋找食物。

久聞西子灣舊英國領事館的大名,就先過去看看。從大寮站搭捷運可以直達西子灣,剛好是橘線的首尾兩端,非常方便。第一次搭高捷,和台北捷運一樣,嚴禁在站區內飲食。每班都只掛了3節車廂。車廂也比北捷狹窄。目前使用率偏低,票價好像要比北捷便宜。站內秩序井然,禮讓老弱婦孺也很普遍。南北開汽車的習慣有很大的不同。搭捷運的習慣,南北差距倒是不大。

出西子灣站,右側有古樸的台鐵高雄港站。高捷的車站也有免費轉乘的接駁公車。本站有公車載旅客往領事館。計程車搶生意只要20元。省得等接駁車。確實很快就抵達山腳下。領事館蓋在60米高的小山丘上,爬上去並不費力,還可觀看高雄港進出的商船和緊鄰的中山大學校區。階梯頂點,迎面是一座十八王公廟。右拐就看到領事館紅磚的建築,是那個時代的代表建築,原來是洋行。裡外整頓得乾淨俐落,花園裡除了應有的樹木以外,還立了兩座藝術雕像,吸引遊客的眼光。廢棄的碉堡,告別了劍拔弩張的戰爭時代。高雄港海關的燈塔,高高的樹立在遠方另一座山頭,成了顯目的地標。

進入館內,展覽室詳細的介紹領事館的沿革,建築結構、藝術,還有高雄港的發展歷史。豐富的資料一時難以完全消化,以後慢慢研究。意外發現台灣生物界的老前輩,史溫侯,原來是英國領事。此人發現許多台灣的原生動物,詳細的紀錄、介紹給世人,是一位令人景仰的生物學家。

領事館的後院,現在開了咖啡座,高朋滿座,生意興隆。還巧遇一群大陸來的觀光客。有說有笑,玩的挺高興的。

突然間,天空開始飄起細雨,決定下山。半山腰,碰到法輪功的學員宣傳退出共產黨,還真有大陸人士在這兒宣告退黨。聽說台北的故宮也有更多的工作人員作宣傳。一定有成效,讓他們願意繼續推動。

搭了免費公車,到鹽埕埔車站。下車後,不經意,看到柯達照相器材行,順道逛了一會兒,然後去M吃午餐。鄰座有M的經理在給員工說教,看來年輕人不懂事,給這位經理惹了不少麻煩。蠻同情這位經理,苦口婆心的花那麼多時間說理。對座的阿伯買了一杯咖啡,好像在等人又不見有人來,好像純粹在殺時間。2:00 PM,也許是獨自下午茶。左右一瞧,還有幾位阿伯也是人手一杯飲料。這是高雄的文化嗎?有趣!

從鹽埕埔站到美麗島站中間只隔著市議會站。美麗島站是高捷(南北)紅線和(東西)橘線的樞紐,有8個出口,和很寬闊的穿堂。一進入穿堂層,[光之穹頂] 搶走大家的眼光,每個人都仰首看美麗的屋頂。讚嘆高捷的用心。有人說他花大錢。依我看,要比台北捷運木柵線當時每一個垃圾桶造價7000元,錢花的更正確。何況高捷是BOT,成本是建造者負擔,他不計成本,追求建築美學,應該喝采。幹嘛替他擔心回收的問題?酸葡萄心理作祟?看了世界各地的地鐵,比較這兩天的訪問,高雄捷運肯定最具藝術特色。聽說 [光之穹頂] 隱含著4個故事。捷運局出租有聲導覽,下回時間充裕再去租借,慢慢品味。

下個點是中央公園站,出口四道電扶梯中間夾著一道水流,邊坡植被配合四周的公園綠地,賞心悅目。這次沒出站,從內往外拍,下次要出站,從公園往裡拍,可能有不同的觀感。

下一站去高雄火車站,準備搭乘火車回去屏東。出了捷運站,左側就是高雄願景館。其實就是舊高雄火車站。令人懷念的車站。40年前在岡山通校,服兵役受訓。一到假日,不是回台北,就是來高雄玩。兩者搭火車都必須經過高雄車站。當時就喜歡這座建築,如今再來訪,無限的懷念,可惜正值整修中,不能進入車站內,坐進候車室,重溫從前的種種回憶。謝謝高雄市政府保留這座車站,保留我們的回憶。觸摸實體的車站建築,心頭澎湃,只有感動。每個台北人多少都有一些值得回憶的往事,發生在車站和他的周邊環境。我和女王就時常相約在台北車站。見面,往往都有甜蜜喜悅的記憶。如今目睹台北車站的舊照片,還能勾起許多的回憶。如果能夠再重訪實體的舊地,會有另一層的感動。不是說新的台北站不好看,也並非不喜歡他。只是新站沒有你、我的共同回憶,因而產生些許失落感。主政者的有心、無心,確實有很顯著的差異。人不是要活在過去,但是,走過的路、看過的好書、唱過的歌,欣賞過的景物,結交的親朋好友..........,令人感動過的,這種種的懷念,我要珍惜。

扯遠了,竟然錯過了回屏東的班車,下一班還要等70分鐘。退票改搭捷運,先回大寮,要不了50分鐘。

屏東內埔 2008.12.28


搭高鐵只要95分鐘就抵達高雄。出站後,姊夫來接我。上了88號快速道路,一路暢通,到了內埔的新居,竟然只花半個鐘頭而已。整個交通網的效率可觀吶!

進入鄉內道路,沿途兩旁的農田全都種植檳榔樹。現在年輕人都厭惡農耕的粗重工作,寧可離鄉背井到外地奮鬥,農村的勞動力普遍不足;聽說檳榔樹不需要特別照顧,吸引農家普遍栽植。間隔也有三倆養鴨人家。就看不到其他作物。

屏東和台北相距300公里,和台北的溫差卻很大,難耐南台灣的熱情,進了新居,外套、長袖T恤都得脫掉。

新居是美式的二樓洋房。空間很大,過年過節,兒孫回來住,不至於拮据不堪。

新居的庭院大約有700坪,前院剛舖滿了草坪,種了樹木、花草,還開了池塘養魚,比較是傾向日式庭園的佈局。後院種果樹,有荔枝、龍眼、芒果、芭樂等等,還特別造了一座雞舍,養了一對雛番鴨,和一隻火雞。

看了四周環境,竟然完全沒有鳥蹤,連一隻麻雀也看不到。非常訝異,卻是事實。看來沒了稻田,麻雀都無以維生,只得四處逃生。

姊姊的一對寶貝孫女兒,軟骨功了得,還獻了一手讓我拍照。


補述一段鄉下人的淳樸事蹟:

新居落成,姊夫依照習俗祭拜後放生。讓放生鴨隨意在院子裡亂跑,有意讓他自己跑出門。後來真的跑出門了,給當地人看見了,竟然還送回來。

時常聽人偷、搶他人的財物,遇到這種路不拾遺的善良風俗。萬分感動。

那隻放生鴨。我的外甥女婿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