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花東三日遊(經南迴鐵路) 2007年中秋節


2007/09/21
搭統聯的夜車。到達屏東時已經是清晨05:00了。長途客運的設備是好。 可我還是睡不好。預計轉乘南迴鐵路06:08的區間車,由屏東出發到台東。有點時間吃早餐。有的喜歡豆漿燒餅油條或麵條。我在不熟悉的地方,通常偏好連鎖店。今天就找麥當勞叔叔了。

上了火車後,補了一點睡眠。許多好山好水就沒得帶回來了。只拍了四位美人像、更早休息的何大,還有一處不知名的海邊村落。就這樣,稀哩糊塗的晃到了台東前一站的康樂火車站下車。

步行到第一個景點的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內介紹台灣原住民族在外人入侵之前,世世代代在這塊土地上的生活。

B1展出:
台灣史前的序幕
台灣史前人的生活
台灣史前陶器
台灣史前人與海洋
卑南遺址的卑南文化
巨石與祭祀
台灣史前石器與玉器
鐵器時代的台灣

2樓展出:
誕生
冰期
新世代
社會人群關係
工藝、生計與社會
祭儀與精靈觀念

有興趣深入者,可以親自拜訪參觀。
或者,
http://www.nmp.gov.tw/

走廊上展出一座母豬哺乳的木雕像。造型和刀工都不平凡,很生動。餐廳在09:45有一場原住民的歌舞表演。 都是上了年紀的布農族人。有慶豐收、祭祀和勇士的舞蹈。還有獨步的男聲八部合音表演。我錄了一段影片。 外行人看熱鬧,並不真懂。還需要內行人來幫忙參透。看完表演,就點了一份簡餐,消費也是贊助。

次站是關山。有名的稻米產地。有人認為品質超越池上米。由於老天還在飄雨,環鎮的單車行,就只能夠以步行代之。我們走過親水公園,再到電光大橋看卑南大溪在這裡流過。他的上游新武呂溪從南橫的大關山流到縱谷,匯入卑南大溪。

回頭路邊有人在賣釋迦果。買了一些回民宿分享。當晚,大雨傾盆,找到餐廳時鞋襪都濕了。晚餐是家常菜,大娘炒米粉的手藝一流,其他的菜也都入流。在鄉間能吃到令人滿意的家常菜,不簡單。飯後有車接送到民宿玉花緣山莊。

玉花緣鄰近秀姑巒溪的玉里大橋。四周的視野廣闊,一片田野風光。店主人退休後,從臺北搬過來的。夫婦開著小山貓,從整地開始幹起。每一棵樹都是親手栽植。開創時期的辛勞,可想而知。

晚上就在2樓的大廳閒聊,享用釋迦果。

2007/09/22
隔天一大早,領隊已經買好早餐,豆漿蛋餅。吃罷了就搭接駁車,往台30線玉長公路(縱谷的玉里至太平洋邊的長濱)移動。

老天還是下著雨。有人穿雨衣,有人撐雨傘,也有兩者都來,附帶綁腿,保護更好。大家的興致不減,勇往直前。鞋子換了Goretex的越野慢跑鞋,乾爽、舒適發揮了效用。

玉長公路只有一小段看得到秀姑巒溪。大部分都是穿過海岸山脈。秀姑巒溪水豐沛,帶著泥沙流向太平洋。風從太平洋吹向山區,山谷的水氣湧上山頭,形成綿延幾十里的雲瀑,壟罩著青翠的山巒。很容易誤解那是2000米以上的高山。其實,海岸山脈在這附近的山峰多在500米左右。

東部特有的白鶺鴒在公路上找食物。我就發揮12X的功能。

雨水和汗水;健行又接駁。終於走到玉長隧道的另一端。大家合照留念。繼續走到尾端,海岸邊的寧埔(一說石寧埔)。然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瑞穗租來的休旅車拋錨了。發電機失效了。留了何大和小魏。 今天接駁的任務就靠著他們兩位,現在又來這個意外。真感謝他們兩位的辛勞。
其他的人按照原訂的計畫,改搭客運去成功鎮。 這段路超過18公里。司機很好心的帶我們到餐廳前,讓我們下車。

台灣的人情味真可愛。 我們挑了一家吃罷了,就去參觀台東海洋生物展覽館。這兩天參觀的展覽館,都有國際水準以上。內容豐富,也都以本土為主。 讓參觀者容易親近。海生館展出東部海域,親潮、黑潮帶來的洄游性魚類,珊瑚礁生態系,以及棲息於太平洋中的海洋生物。規模不大,但是整體規劃,和教育功能,不亞於Monterey Bay Aquarium 和Sidney 的Australia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推薦大家有空去看看。 不然也有網址,可供了解,
http://www.blogger.com/www.thg-aquarium.com.tw

出了海生館,大雨一陣一陣的來。大夥兒走到客運站。有個小攤在賣碗粿和紅龜粿。超好吃的。大家你一碗我一碗,一下子就沒貨了。中午那餐實在差,比我們平常在野地自理的還差多了。這就比較出來了。

搭客運望北邊走42公里,回到北回歸線碑附近的千禧山莊。這家民宿是我們永和老市長林德福的姊姊開的。原來也是退休後,打算隱居東部。民宿興起後也投入這個行業。說是山莊,其實離海邊不到百米,就在台11線旁。房間的設計面向大海。按照二代老闆的說法,很講究通風處理。地板下也有通風。可是金屬配件、管路都受到海風的侵蝕。很難維護。不過也看出他們的用心良苦。老闆準備的洛神花茶和瓶裝水給我們止渴。晚上還親切的載我們過秀姑巒溪,去石梯港附近吃海鮮。

這餐好過午餐太多了。還跟老闆柪了一堆銅板唱Karaoke,吃完了飯,也唱飽了,還有剩呢。大家都很開懷,真的樂翻了。

回程,二代老闆的休旅車+飯店的貨車,帶我們回山莊。貨車很顛,風大而且有魚腥味兒。不過每個人的心情都很樂。

2007/09/23
早晨到餐廳,已經準備好了牛奶、豆漿、三明治,還有蕃薯呢。咦!還可以上網呢。不錯不錯! 看看信。車子還在修理中。 我就到附近的小路逛逛。

農村景色總是那麼平靜。突然,有音樂透過擴大器傳來。是原住民的歌謠。 蠻好聽的。就循著樂聲走過去。卻突然又停了。這時,看到幾位老人家坐在屋門前聊天。湊過去一聽,嘰哩咕嚕,完全不懂。一問才知道是阿美語。老先生姓張,是鄰長吧。剛才是例行廣播試機。他們是種田維生的。海邊還有很多荒地,為何任其荒廢?原來還是產銷的問題。種了農產品,收成了也不一定有人來收購。聽了也是令人心酸。

車修好了,隊伍就開拔了。原訂走瑞港公路,從石梯港附近的長虹橋走到瑞穗。聽說坍方了。臨時改道更北邊的台11甲的光豐公路。我是先搭客運。客運在北回歸線公園邊停靠了幾分鐘,貼心的讓長途旅客上洗手間。我嗎,照相去也。

我們在豐濱下車,開始沿著光豐公路,往光復步行前進。光豐公路全長20公里。我們還是邊步行邊接駁。沿途盡是連延山脈和恬靜的農村。我看到城鄉的差距也縮短了。雖然沒有縣級醫院的醫療設備。鄉村的衛生所的硬體設備也蠻好的。

太巴塱部落的小孩很可愛。我還拍到蟬。 Panasonic的12X很厲害。轉到光復糖廠時,已是中午了。天氣很熱,大家買冰吃。我喝咖啡。邊喝邊聽著原住民的現場表演歌聲,很享受。當場也買了他們的CD,表示讚美和支持。

午餐在富源車站附近的小吃店解決後,到國小逛逛,應景吃柚子過節。然後就踏上回家的路程。

第一次搭太魯閣號。感覺很快、很平穩。設備像飛機座艙,高級感。但是,上廁所時,卻晃動得厲害。這是傾斜式車廂的特點嗎?

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沙卡當步道+半月灣 2007年端午節


2007年6月16日,第一次參加老呂帶團出遊。
從台北開車取道雪燧, 5:30 am到達頭城,換搭火車到花蓮的崇德站。才上午7:45, 夠早了吧!

崇德的天空是淺藍色的,乾淨的。沿著台9線步行又有小黃接駁,到達沙卡當停車場。沙卡當(Skadang),太魯閣語臼齒的意思。 昔日建社時,挖出臼齒而得名。沙卡當隧道入口。就在停車場附近。穿越隧道時,我的球鞋,一隻鞋底突然脫落了。老Nike,久了,塑膠變質了吧。兩隻腳一高一低的,相差不多,將就著用吧。到了花蓮時,看看再買新的吧。

一出隧道,迎面就是神祕谷大橋。峽谷大橋,一個大跨距就到達對岸。對岸是西拉岸(Sidagang)隧道,再過去又是長春隧道。橋端有大型的階梯,可以直下步道入口。昔日為了建造立霧溪發電廠,從沙卡當溪沿岸的岩壁,硬鑿出一條長約4.5公里,寬約1公尺的步道。

步道入口為沙卡當溪和立霧溪匯流處,路面較為平坦少起伏,不同於其他山岳步道。沿途有檢查哨、景觀大平台、五間屋、攔砂壩、三間屋等等,是太魯閣地區相當熱門的景點。我們今天只走了1.1km到達景觀大平台。走到溪床,洗把臉,拍照留念後,就原路折回。後段就如入寶山而不入。

沙卡當溪長約16公里,大理石和片麻岩,大大小小的石頭鋪滿溪床。因為大理岩中碳酸鈣成分溶解進入水中,因此溪水常常呈現藍綠色。至少有著2、3處極適合跳水的深潭,深度大多在4、5公尺以上。沙卡當溪更有多處天然的SPA瀑布。回頭走到太魯閣合影後吃午餐。之後搭客運到花蓮市區轉搭客運往南方的磯崎。

這兩段路總長63km。 開車還好,搭客運走走停停,可遠了。夜宿半月灣民宿。店主是退休的電視台職員。退休後曾經在舊金山附近San Mateo的Half Moon Bay待過。磯崎也是半月型海灣,因而取名半月灣民宿。民宿附近只有幾戶人家,很安靜,只有低沉的海浪聲,不斷的撫慰沙灘。

下雨了,大家都懶得去街上吃晚餐。老呂他們幾個人就自個兒趕去。回來時,大包小包的帶了些飯菜。大夥兒也吃得津津有味。

晚上烏雲滿天,看不到幾顆星星。嗜看星空的我,當然蠻失望的。學生時期,常常為了看星空,老遠跑去淡水海邊。現在到處光害嚴重,更難得了。

晚上男男女女分房而睡。笑聲不停到深夜。

起床後,到海邊溜躂、拍照。已經6點半,太遲了,看不到日出。以前住花蓮亞士都飯店,看日出。紅紅的太陽突然從大洋的水平線躍出。那景象ㄧ直都留在腦海中。兩艄舢舨出海打魚了,點綴遼闊的太平洋。

早餐是南瓜餅加豆漿。飯後走到海邊,逛了一下。之後沿著台九線拜訪附近的小商店和小公園。商店主是西部移民過來的。原來從嘉義搬到三重做工廠。後來大水沖走一切,再搬來磯崎做小生意。

進入產業道路後,就看到進行公園建設。有露營地,木造橋等等。意外發現山溝裡有一條小青竹絲。不敢驚動他。快快離開。再進去有民宿。現在經營民宿也不簡單。 必須要有特色。這家就有蓮花池,養了番鴨在池邊走動。 特有趣。還搭了兩層高的觀景平台。 可以看到半月灣民宿。

回半月灣民宿結帳後,再搭客運回花蓮市區。臨時決定,把另一隻鞋底也給拆了。心理上多少比較平衡。實質上無差異。

路邊造景滾動的石球。以噴泉推動大石球很有趣。花店擺滿各種花卉,插著花名的標牌。趁機認識認識。這裡出殯的陣仗很大。有圖為證。

午餐後去曾記麻糬買土產。聽說對面的曾家麻糬,也是一脈相承的老店。兩邊都買了些回家比較。(後記,曾家的花蓮薯,皮薄餡多,曾記皮厚餡略少。 各有特色。 投曾家一票。)大包小包的提著去新站,搭火車趕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