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植物園 2009.12.16


這一波的過境鳥已經接近尾聲。這隻落單的黃尾鴝(雄),可能不再久留了。
傳說中的唐白鷺,眼先藍色,腳趾綠色。今天拍到的,眼先綠色,腳趾黑色,依我看是中白鷺。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陽明山 2009.12.11


山紅頭是普遍的留鳥。台灣全島、華南都可以看到。因頭頂的紅色羽毛而得名。

和小彎嘴、繡眼畫眉一樣,登山時偶而看見成群活動。都是生活在中海拔的森林下層、灌木林、草叢,或竹林。攝取昆蟲和植物的種子為生。敏感好動,不斷的跳躍,加上生活環境陰暗,不易觀察。拍照更加困難。

以前的原住民,打獵行前會卜鳥卦,依照繡眼畫眉的叫聲來決定行止或預卜吉凶。小時候還看過卜鳥卦算命。不同於寺廟,由客人自行抽籤書,鳥卦算命先生引導小鳥去叼籤書。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白腹秧雞 2009.12.10


白胸苦惡鳥(又名白腹秧雞),和紅冠水雞同屬秧雞科。生活在水域。腳爪巨大,常見他行走在浮水植物上(如荷葉)。常見他吃植物的種子,聽說是雜食性。羽色黑白強烈對比。數位照相從黑到白的層次有限,拍這類主體,凸顯不如底片。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廣場夠了!我們要樹! 2009.11.25

八二三公園(原名四號公園)和仁愛公園,是中永和市區碩果僅存的兩座大型公園。(四號之前的一、二、三,和之後的五、六、七號,那兒去了?)。也是兩市合計逾六十五萬人口賴以呼吸的【都市之肺】。每天從清晨到傍晚都聚集眾多的民眾在公園活動。

上週,公園突然在正南邊圈起一道圍籬。面積大約500坪。經過多方詢問才知道市公所準備縮小綠地、移走區域內的大樹,建造廣場,供給諸如選舉造勢等活動使用。民眾紛紛表示反對,群起譁然。也有熱心的住民四處奔走,連絡市公所、各級民代、里長,都得不到溝通的管道。消息都是既定的計畫,一、二期工程款已經撥下來,箭都射出去了,收不回來了。

18日晚上,群眾聚集在公園邊的商店,綠黨的潘先生(名為黨,但是自己定位為環保團體),和OURS都市改革組織的莊秘書,也是附近的居民,受邀參與討論指導。電視台也派來記者採訪。居民出示部份資料,顯示工程影響並非侷限在正南邊的角落,而是擴及全公園。工程一旦完工,簡直成了大小廣場的集合,那是甚麼【森林公園】。上週還有金門縣議員,跨海來四號公園,舉辦選舉造勢活動。這是甚麼世界呀!以後哪有寧日呢!

民眾沒有組織,又是臨時起意,現場顯得凌亂。不過也達成【廣場夠了!我們要樹!】的主要訴求口號。同時決議隔日要在公園聚集更多的群眾,對市公所公開發聲。義工們分工合作,漏夜趕製部落格、書面連署書和網頁連署平台。隔天清晨開始在公園分發傳單。

官網:http://park4tree.pixnet.net/blog
連署平台: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full_personal_list.php?id=2009111811262700

19日下午2:00在工地鐵門外,聚集上百位群眾來聲援。也有東森、三立、民視記者來採訪,文字的中時、蘋果、自由也有報導。我們高喊【廣場夠了!我們要樹!】的口號。並且要求讓民眾參與、資訊公開。東森的採訪報導,21日也上載到Youtube廣為傳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i62nIo5G_I

19日的聚會也吸引了仁愛公園的住戶來抗議,他們公園裡的大樹,漏夜被永和市公所移走,原址已經成為光禿禿的水泥廣場,和我們這邊的工程方案如出一轍。可悲的是附近居民鄉愿,不願出頭,讓她隻身奮鬥。台灣各地,應有不少類似的工程。

21日再聚會,居民設法拿到詳細的工程圖,只有駭人聽聞可以形容。500坪內的十八棵大樹,都要移到後面的假山。要知道,那是傾倒建築廢棄物形成的,只有淺淺的表土覆蓋,栽了兩年的櫻花樹都厭厭一息,那還能支持大樹。更加堅定大家的決心。決議累積更多的連署,到縣府陳情。

週末陰雨綿綿,但是公園內外的連署熱情不減。一百、兩百的持續增加。假日大家不上網,網路連署速度較遲緩。但是到星期三也累積上千了。估計總連署人已超過2500人次。夜晚勤拜訪周邊社區管委會,爭取更多的支持。

23日早上,開始動工挖掘周邊道路,移除人行道的鐵製的矮欄杆。令人擔心是為工程車和怪手開道。

24日早上,拜會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洪秀柱辦公室,獲得助理接見。助理說他們也很關心這個案子,但是和其他管道獲得的消息一樣,好像沒輒了。要拜會里長,卻不在辦公室,手機也關了。回家,路經公園,卻發現公所已經拆除第一面牆,到下午,另外三面牆也倒了。經過詢問,市公所決定停工。我們的抗爭似乎有效。但是來得太出乎預料,又無正式公告,還須謹慎以對。

今(25)日依約上縣府陳情。由農業局長和都發局長接見,並且當眾承諾停工,日後工程必定會尋求民眾的參與和支持。我們非常高興,市長終於順應民意。

民眾還要組織起來,成為政府施政的後盾,努力參與改進,規劃公園和監督工程。為此,連署行動還要持續下去。下一階段,填平無用的大水池,種樹、增加綠地。四號公園的潛能無限。福地福人居。這是社區之福,也是個人之福。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新店溪+大漢溪單車行 2009.10.15


比鄰的四號公園不准騎單車,河濱自行車道成了唯一的選擇。不登山就往河濱跑。台北縣的河濱自行車道漸趨完善。從永和往新店方向,越過新店溪可到碧潭;往板橋方向,我一向只騎到華江橋附近就折回。估計來回不過20-30公里。今天發奮圖強,超越華江橋,再一連跨過大漢、新海、浮洲、城林四座大橋。過了板橋已經到了土城地界。來回超過40公里。全程要3小時多。去程一路順風,回程頂風,辛苦百倍。邊騎邊回想起小學算數的和差問題,就有車行順風逆風要怎麼解。老師怎麼教,學生就照學不誤。當時我心裡頭,總覺得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必須考慮進去,但也不懂得怎麼實驗來解謎。

一部靜止的汽車,在風速30公里/小時的環境下,還是靜止不動。颱風時,停在馬路邊的汽車,放空檔、不煞車,也是紋風不動。即使你加速到了30公里/小時,再放空檔,風速也不能讓車子保持速度繼續前進。風速對汽車行進,肯定有影響,但是要複雜許多。 很懷疑和差問題教我們的那樣,單純的加加減減可以解釋得了。

沿著河濱除了自行車道,還有無數的設施,棒球場、籃球場、溜冰場,都很受歡迎。還有休閒公園,有一連串的廣大的草場供小孩打滾、放風箏。兩處牧場各自放養十幾頭山羊。還刻意造了幾處帶狀的溼地,涵養水生動植物。我認為這是台灣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徵。

新店溪和大漢溪在華江橋附近合流,會合成了淡水河。以往忽略了。今天想仔細觀察,卻因為附近有工程進行中,造了一堵圍牆,不能接近。只能遠遠的眺望。1989年首次到上海,曾經搭船沿著黃浦江到長江會流口。只見滾滾江水夾帶著黃沙向東流,水域廣大,還以為已經到了東海。令人對故國的偉大山河肅然起敬。後來搭飛機經過長江下游上空,江水竟然是黑一塊、綠一塊,五花十色,污染浩劫,慘不忍睹。 難怪魚源越來越少,必須設法防止他枯竭。人類老是想要勝天,大自然無法承載,必定要反撲,要珍惜大自然給我們的恩惠。

新店溪上的橋樑密佈,不計高速公路和鐵路橋樑,上游的碧潭橋以下,新店有中安便橋、中安大橋、秀朗橋聯絡中和,雙和還有福和、永福、中正、華中大橋聯絡台北市南邊區塊,板橋有光復、華翠、萬板、華江大橋聯絡萬華區,接著是大漢溪上的大漢、新海大橋連絡新莊,浮洲大橋通往樹林,樹林還有城林大橋通往土城市。

2009年10月10日 星期六

圓通寺和烘爐地 2009.10.10



今年颱風季節,山區災難頻傳,首先是台東和南部,接著是東北角的瑞芳和宜蘭洪水氾濫成災。例行的登山活動幾乎停頓。

前兩週有聰煒作陪,圓通寺和烘爐地各別走了幾趟。從復興國小上下圓通寺,大約兩個鐘頭,走來輕鬆。圓通寺附近還有一條越嶺山路,繞經土城的山區,再折回烘爐地。也可以穿過春秋墓園,走捷徑到烘爐地。

我們從華夏技術學院上下山烘爐地,大約要3小時。前兩次都汗流浹背。最近陽光減弱了,流汗少了許多。不過我們都同意,這條路徑是正好的運動量。有點累卻不是很累。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五色鳥育雛 2009.08.24


近來公園管理處雷厲禁止騎腳踏車,好久沒進入公園。

昨天傍晚心血來潮,帶兩位小孫子去散步,發現10幾支小砲圍著一棵枝葉茂盛的樟樹,走近一看,原來有五色鳥築巢育雛。一打聽,了解到已經超過一星期了。近在咫尺的公園,我還真魯鈍到不行。

略為觀察,鳥巢出口離地3米多高。週邊枝葉太多了,遮蔽陽光,空隙很少,不易架機。況且天色已晚,明日再來。

隔天一早過來,守了2-3小時,沒啥成就。9點鐘的太陽當頭,卻已經令人難以消受。下午再來,拍到幾幅較為生動的畫面。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