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單車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單車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新店溪+大漢溪單車行 2009.10.15


比鄰的四號公園不准騎單車,河濱自行車道成了唯一的選擇。不登山就往河濱跑。台北縣的河濱自行車道漸趨完善。從永和往新店方向,越過新店溪可到碧潭;往板橋方向,我一向只騎到華江橋附近就折回。估計來回不過20-30公里。今天發奮圖強,超越華江橋,再一連跨過大漢、新海、浮洲、城林四座大橋。過了板橋已經到了土城地界。來回超過40公里。全程要3小時多。去程一路順風,回程頂風,辛苦百倍。邊騎邊回想起小學算數的和差問題,就有車行順風逆風要怎麼解。老師怎麼教,學生就照學不誤。當時我心裡頭,總覺得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必須考慮進去,但也不懂得怎麼實驗來解謎。

一部靜止的汽車,在風速30公里/小時的環境下,還是靜止不動。颱風時,停在馬路邊的汽車,放空檔、不煞車,也是紋風不動。即使你加速到了30公里/小時,再放空檔,風速也不能讓車子保持速度繼續前進。風速對汽車行進,肯定有影響,但是要複雜許多。 很懷疑和差問題教我們的那樣,單純的加加減減可以解釋得了。

沿著河濱除了自行車道,還有無數的設施,棒球場、籃球場、溜冰場,都很受歡迎。還有休閒公園,有一連串的廣大的草場供小孩打滾、放風箏。兩處牧場各自放養十幾頭山羊。還刻意造了幾處帶狀的溼地,涵養水生動植物。我認為這是台灣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徵。

新店溪和大漢溪在華江橋附近合流,會合成了淡水河。以往忽略了。今天想仔細觀察,卻因為附近有工程進行中,造了一堵圍牆,不能接近。只能遠遠的眺望。1989年首次到上海,曾經搭船沿著黃浦江到長江會流口。只見滾滾江水夾帶著黃沙向東流,水域廣大,還以為已經到了東海。令人對故國的偉大山河肅然起敬。後來搭飛機經過長江下游上空,江水竟然是黑一塊、綠一塊,五花十色,污染浩劫,慘不忍睹。 難怪魚源越來越少,必須設法防止他枯竭。人類老是想要勝天,大自然無法承載,必定要反撲,要珍惜大自然給我們的恩惠。

新店溪上的橋樑密佈,不計高速公路和鐵路橋樑,上游的碧潭橋以下,新店有中安便橋、中安大橋、秀朗橋聯絡中和,雙和還有福和、永福、中正、華中大橋聯絡台北市南邊區塊,板橋有光復、華翠、萬板、華江大橋聯絡萬華區,接著是大漢溪上的大漢、新海大橋連絡新莊,浮洲大橋通往樹林,樹林還有城林大橋通往土城市。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河濱公園(美堤到雙溪) 2008.10.16

今天和聰煒以及銀行的友人,在內湖三井享用精緻的日式料理。事前有預謀,飯後拖出小折,我的Merida和聰煒的Dahon,從敬業三路尾端的疏散門進入美堤河濱公園,沿著基隆河右岸往西前進。中午的艷陽高照,但是秋高氣爽,一點也不覺得酷熱。專用道路大致平整,有些路段稍嫌狹窄,和對向來車幾乎要擦身而過。也有汽車不顧禁令,擅自進入堤外橋下,停放路邊乘涼。

我們輕鬆的穿過大直斜張橋下,對岸的大佳碼頭有渡輪停靠,不知是否正常運作中。當時也無從問起。基隆河到了圓山附近有一處U型轉折,道路先是轉向南後,再轉向西北方向。對岸有台北故事館(1914年完成的都鐸式洋樓,由大稻埕茶商陳朝駿先生出資,原名圓山別莊),外觀很有特色的地標。緊鄰新建的台北市立美術館比較現代感。從四維路遷移過來的林安泰古厝也在附近。無意中瞥到老舊的兒童樂園還在運轉。遠看似乎適合幼童遊玩,要找時間帶花生去玩。

美麗的中山橋已經不見了,令老台北人十分不捨。看著眼前凌亂的新建橋樑,不論設計或者施工都不入流,只能搖頭歎息,難道是主政者一代不如一代。繼續穿過捷運跨河大橋、承德橋,兩座大橋的下方,到達三腳渡。有座小廟和休息站。幾位老先生正在聊天,其中也有幾位是騎單車來的。我們加入後,話題馬上轉到捷運應該讓單車更自由進出。我也有條件的贊成,尖峰時間還是需要節制。

我們沒多留,繼續進入百齡右岸河濱公園。這裡腹地大,開闢了大型球場,可以打棒球踢足球。星期假日應該有大量的運動迷聚集來活動。再前進到雙溪會流口,這是基隆河的支流,市政府發錢修築河雙21號河濱公園,卻發出惡臭味,大不同於雙溪鄉另一條同名的雙溪川。這裡有叉路,一者要往北越過雙溪,再左轉沿著洲美街,直上洲美快速道路,循基隆河右岸往關渡;另一選擇,往東溯雙溪而上,可抵福林路,或者越過復興橋接上仰德大道北上陽明山。我們挑了後者,本來預計中途在士林橋轉南,進入另一條專用道路。遇上逆風,有點吃力。再加上這段河水相當惡臭,真不爽。這條支流上下游可是完全在北市的控管下,足見北市政府行政能力的一般,百姓也縱容。到了士林橋卻找不到市府地圖標示的專用道。問了路過的在地車友,竟然無所知。(後來遇到另一批車友,在文林路的另一頭,也找不到入口。Orz....)。我們只好再忍受惡臭,打原路回內湖。單程剛過10公里。今天就來回20公里了。回家梳洗,晚上還要見Shirley和幾位老同事。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中和八里淡水中和 2008.09.17


颱風過後,天空放晴,和聰煒代理台北市長,巡視河濱公園清理工程進度。3:00 pm出發,大稻埕到華中橋路段,仍然有幾處淤泥未清,單車必須繞道,和機車爭道,有點危險;回程大致已經通行無阻。北市的人力物力充足,用對了地方,還是有所作為。

第一次超越過大稻埕。過了台北橋(最古老的南北交通要道),不遠處就是重陽大橋,這是一座斜張大橋,掛在靜靜的淡水河上,分外秀麗。在延平河濱公園末端,可以轉向洲美快速道路。我們誤入歧途,進入社子半島。半島的尖端是基隆河和淡水河會合地,並無橋樑跨越基隆河,必須走基隆河左岸河堤道路繞回延平北路六段,再上洲美快速道路。其中有段路的空氣還刺鼻難聞,估計是不良事業趁著颱風來襲,傾倒廢棄物。環保局真需要加強管理。
上洲美的單車引道很長,大家都無視警告,奮力騎上去。如今的單車都有變速加持,否則就難上加難。單車專用道依附著快速道路,在舊雙溪河口附近下橋,轉為西向的平面道路,仍然順著基隆河右岸延伸。此時正逢夕陽西下,染紅了半邊天,漂亮極了,清風迎面而來,頓時忘了方才衝刺的辛苦。不久又到了基隆河和淡水河的會合處。不同的是,現在位於基隆河右岸的關渡自然公園。緊鄰的水岸公園,熱鬧得像個夜市。關渡碼頭有遊艇靠岸,打聽之下,當時只有遊河的班次。
我們越過關渡大橋,進入淡水河左岸,這邊的單車道比右岸來得好,景觀也好。沿路有零星的小販,販售單車用品和各種零食。沿岸有些社區,新舊都有,居家環境看來不錯。此時右岸的萬家燈火初上,有遊客情侶興奮的拍夜景。我們在左岸碼頭,喝過陳美鳳加持的酸梅汁,買好渡輪船票後,吃滷肉飯和魚丸湯,打點了晚餐,卻把安全帽遺忘在飲食店裡。發現時,人都已經在淡水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聰煒還建議,乾脆把25年的老捷安特也丟了算。不無道理。一次金融海嘯多少錢不翼而飛了。省這省那的作啥?
淡水碼頭和捷運公園的道路,比較像是行人散步道,不是為自行車開的。遊客眾多不說,路面不平,真是寸步難行車。一路抖的我虎口、上臂到肩關節,還有膝蓋都開始酸痛。身體也跟著疲累。還好只有一小段路。經過紅樹林、竹圍到關渡,沿途景觀不如對岸。洲美快速道路以後,接上延平河濱公園。夜晚路上照明不足,不好衝刺,堅持平穩的速度回家。和我們擦身而過的單車,不下數百輛。老少一齊來,單車真的流行起來了。聰煒的車有碼表,估計全程將近跑了70公里。到家已經過了10:00 pm。
今日純騎車,破例不拍照。

10月22日再度由中和騎往淡水,回程搭捷運回家。單程35公里。帶著小DC補拍照。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雙溪貢寮單車行 2008.09.07



搭乘鐵路區間車到達雙溪車站,剛過七點半。八點不到,鄉公所的工作人員,提早開始受理租車。左挑右選,最後還是決定越野車。車子還是新的,但總覺得不如我的25年老爺車順手。坐墊偏硬,變速還是我的老Shimano好。同伴們陸續集合,挑選完坐騎後,出發時已經8點半了。

順著縣102道路、雙溪川沿岸東南行。台北縣河川中極少數往東流。雙溪川在福隆出海口,注入太平洋。過了雙溪國小後,走了一段魚行道路,實在太陡、太長,要是全程都是那樣,準要累死人。(後來發現,就那段路而已)。部分人接近頂點後,折返跨過共和大橋,改走縣102道路,再接上省2丙(新建的捷徑)。一直要到長潭,才又接回縣102。前方不遠就可看到貢寮大橋。有半數人堅持走魚行道路過來,途中參訪呂氏宗祠。全員在貢寮車站再集合,大家享用瑞芳小籠包、補充水分。我的車座椅,經過賴桑的幫忙調整高度後,比較不吃力。不過坐墊著力點不對,又偏硬,很不舒服。變速不順暢。還有煞車把手有一根螺絲鬆了,不時要注意他脫落了。

10:15切入省2北部濱海公路前的一段陡坡,騎車不如拉著車走來得輕鬆。隨即經過福隆貝悅酒店、福隆車站後,轉入通往草嶺隧道的小徑。沿途有很多的單車出租店,各式車款齊全,生意相當興隆。中途路過福隆基督教堂,看似很老的建築。匆匆拍照,無暇進入參觀。

舊草嶺隧道是廢棄的鐵路隧道。剛開放不久,人氣正旺。入口公園展示火車頭,槽道式的引道入口,確保人員車輛出入順暢。第一印象優良,多少改變了我對於台鐵的成見。進入隧道後,非常涼爽,自然風卻有冷氣空調的效果。適當的亮度,即使無手電筒,也無虞。隧道內可行駛單車、滑板車,也有步行和慢跑的遊客。有點缺憾,部分行人、車輛並排行走,只顧聊天方便,造成其他人不方便。需要改進。隧道總長2151公尺。單車行走約十分鐘。非常舒適的行程。出口有當地人設攤販賣冷飲。碉堡內的自動販賣機卻停擺了。這邊也有一小段鐵路。幾個小孩就在那兒玩人力小平車。鐵路新草嶺隧道出口緊鄰,有柵欄隔開。遊客都顯得很興奮,看到的都是歡樂和笑容。暫時忘卻股市率先達成633。

回程經過福隆車站前,大街上開了不少出租店。這股腳踏車流行潮,真是銳不可擋。連貢寮車站前都有出租店。我們回到貢寮小吃午餐。Pangpang帶來的洛神、酸梅湯還是冰涼的。大家熱烈享用。今天午餐有白斬雞、目孔魚、透抽墨魚、蛤蠣、豬肉、油豆腐、蔬菜。我是第二次來光顧。飯後走過貢寮街。上次是夜晚,這次白天,看得清楚點,除了老舊卻也無啥特色。魚行道路半途停留保民殿。這裡視野很好,就可惜輸電線凌亂,壞了雙溪川風景線。咖啡時間,還有月餅。聊到領隊最近發生的意外,腳指頭受傷,一時好不了。大家勸他推遲下個月的玉山行。山就在那兒,跑不了的。

下了保民殿,原來說好要去呂氏家祠,騎過魚行道路起點,突然發現又遺漏了。前方的長老教會雙溪教堂,在1954年重建,最近還再整修後奐然一新。附近有雙溪國小,還有一座漂亮的兒童公園,趕時間,過門不入。

進入雙溪老街,周家古厝旁邊有小公園,整理得乾乾淨淨的,清幽悅目。牡丹溪和平林溪在此匯流,成為雙溪川。古厝有石階梯往下通往河岸,顯然古人,多有利用水道對外交通。老街的林益和堂中藥店老宅,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了。門口的窗台有活動的擱板。過去店家在營業時間,攤平擱板擺放商品,功能一如現代的展示架。50年前,萬華的老零售商店多有類似的設備。20多年前,在廈門的老商店街也還普遍存在。不好意思,忘了特寫活動擱板。
今天總里程超過40公里。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河濱公園(景美大稻埕) 2008.08.12


今天和聰煒騎單車遊河濱公園。從中和跨過秀朗橋、景美橋,切入帶狀的河濱公園。 這段腳踏車道,以前是堤外便道。從三總到景美段,可以通行汽車、機車。 從公館到新店、景美、木柵上班上學,可以避開市區的車潮。節省不少時間。 後來堤外便道被封了,當時不少人批評市府機車,嘴巴難免碎碎念,甚至還很煎餃。

清晨的陽光柔和。車速達到15-25KMH,清風拂臉,舒服極了。 有些地段密植樹木,方便給人們在樹蔭下活動、中途休息。 沿岸有很多鳥族活動。大多是都市常見的鳥類。 今天比較意外的相逢,白鶺鴒和疑似本土八哥。 外來的家八哥幾乎已經佔領臺灣北部,不論都市還是鄉野。 我常說的阿九即是外來的家八哥。 家八哥最大的特徵是黃色的眼眶。彷彿戴了金黃色的眼鏡。本土八哥則是黃色的眼珠,不戴眼鏡。

沿岸還有足球場、棒球場等運動設施。蠻多年輕人在勤練。 更多的人和我們一樣,騎單車遊玩。男女老幼都有。 現代人熱愛戶外活動,很健康。 市政府除了建設腳踏車專用道,還出租腳踏車。真方便。 今天就看到一班小學生,嘻嘻哈哈的騎著出租單車,和我們擦身而過。鼓勵大家多多利用公共資源。

我們一路穿越過福和、永福、中正、華中、光復、華翠、萬板、華江、中興、忠孝,整整十座大橋。邊玩邊欣賞沿岸的風光。 也拍照。到達大稻埕碼頭,已經過了9點鐘,艷陽當頭。

回程跨越永福橋,回永和。下次挑戰淡水/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