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5日 星期一

梅山 瑞里 奮起湖 二日遊 2008.05.03

6:20 am 大家集合在高鐵車站。可是高鐵車站資訊不足,有的人在地面層,有的在地下一層入口,還有的直接從捷運出口進入地下三層入口。累得領隊跑上跑下,終於搞定了。順利搭上101班次,6:36 am出發,7:29抵達台中。

高鐵車站都是新建的,當然新穎,台中自不例外。規模卻不及高雄的左營站。緊鄰的台鐵的新烏日站,既無古典美,又沒現代感,被強烈的比下去。可取的只剩附庸的轉運功能。從這裡轉乘區間車,9:03到達雲林的斗南。小黃已在等候,在站前廣場合照後,取道縣158乙,往嘉義的梅山。途中經過芒果樹夾道的綠色隧道。


學生時代,南北交通都是依靠縱貫線的鐵公路。偶而在暑假期間,搭車南下遊玩,路經竹南一帶,必經一段並木林。盛夏時期,頓時清涼許多。心中感動前人種樹,庇蔭後人,兼能美化環境。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綠色隧道。昔日的臺灣,可能很普遍,後來因為拓寬馬路,犧牲了,逐漸稀有了。

路邊果園的鳳梨都細心的包裹呵護,祈望有好收成。司機特意帶我們經過一處尤加利樹林。聽說是中央銀行特地種來造紙鈔用的。

10:00到達梅山。每日兩班次的公車,10:35 & 17:40開往瑞峰山區。平日載客率低,乘客9成是老人,偶而有外來客。聽說不堪長期虧損,遲早要停業。在公車站候車,邊吃水果零食,邊聽老人們閒聊家常。附近有阿勃勒正開花。只有三兩株,稀疏了點,不成林。

車來了,文明人懂得敬老讓座,大家站了一段路,才有得坐。公車爬了40分鐘的山路繞了36彎,到達太平社區。短短的一條街,兩邊各約十來戶人家。家家戶戶門口都擺放花盆,百花爭艷,點綴樸實的街道。有賣雜貨、水果、盆栽。 我們買了幾串山蕉,一斤30元。體形比一般的香蕉來得小,卻是香、Q好吃。一條接一條的,一天下來,每個人都吃了四、五條。


依照原定計劃,把部份行李寄放派出所。臺灣的警察真熱心、體貼又可靠。繞經太平國小,輕裝上紅南坑。路邊菜園的野菜,這兩天不斷地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像龍鬚菜、山蘇、高麗菜、過貓、山茼蒿、大荷蘭豆、茶葉、山番茄這類高山食材,都可以經過巧手,創作出意想不到的美味菜肴。

我們沿著規劃好的獨立山國家步道前進。遠近盡是茶園和竹林。兩者自古以來就是梅山地區最主要的經濟作物。農家大都以種植茶葉和竹林為生。到處都有製茶廠和竹筍寮。也看到大片的杉木林。近二、三十年來,檳榔樹的栽種面積大幅擴張,連海拔1000米的山區都不放過,令人擔心危及國土安全。山區還有少量的香蕉、桃、李、梅、火龍果等果樹。可能別處有大量栽植面積,可惜沒遇見。另外出現了幾座大型的蘭花圃。大紅的九重葛也很引人注目。

徒步走了一個半鐘頭,到達紅南坑。迎面就有兩位老婦人兜售野菜。其中一位高齡90了。他賣的菜,非常新鮮,顯然是自家種來賣的。每個人都想帶幾把菜回家,可惜沒開車,不方便帶著跑東跑西。另一位其實就是阿華小吃店的老闆娘。


小吃店比便當還經濟實惠。9人份只收630元,有燒烤山豬肉、大盤的野菜、筍子湯,還送了一盤韭菜炒蛋。領隊大方給700元,不找錢。

飯 後,走下坡到大約十層樓高的坎腳,逛到鐵道旁,拜訪有名的良心補給站,邊吃愛玉,邊等小火車出現。老闆娘特意指點拍照點,還頻頻要我注意安全。他的愛玉真 道地,又加了恰到好處的檸檬原汁和糖漿,不放碎冰塊,都清涼可口。火車快來了,老闆娘,忙著在鐵道附近灑水,生怕火車揚起塵土,髒了他的商品。這點讓我們 很放心他的衛生管理。拍完照回坎頂,呼朋喚友,來關照他的生意。


路上一戶人家正在修理車道。老房子有圓柱子,屋樑斗拱,屋頂鋪瓦,維護完好。聽說是50多年的老房子。
竹坑民宿的小老闆,黃先生開著小發財車,帶我們回派出所取回行李,然後到處參觀。原來貨車的後頭有一踏板,方便人上下車台。卻被偷拆走了。我這個老骨頭,千辛萬苦才爬上去。

在偏僻的山裏,有人懷古,花了百萬台幣,買了一棟廢棄的古宅和周邊的土地。又花錢整理,花園裏種了花卉,放了許多木雕、石雕像、古早的石磨子、犁、磨刀石、 穀倉、石桌椅,還有馬背(山牆頂端裝飾)、柱珠(石柱子的基座)。也動用關係,遷完了戶口,可說也奇怪,就是不搬來住,讓他晾在那兒。


載貨的小發財,並無座椅,大家蹲坐著,在山路上顛簸,確實不舒服。不過運氣來了,竟然和帝雉來個不期而遇,雖然沒來得及拍照,不過著實爽在心裏頭。人家賞鳥團,花了16萬台幣,專程來看他,硬是躲起來不見就是不見。敢情是幸運小發財帶來的好運道。那是隻雌鳥,停在紐澤西護欄上,將近10秒鐘就飛走了。後來再經過這段路,也看不到他的芳蹤了。

粗紙坑溪上的瑞興吊橋可以遠看草嶺。在921走山後,地殼實際發生了變化。原來在雲林草嶺的堀沺山, 整座山頭滑落到清水溪另一邊的嘉義,成了一座新的小山。當時還堵住了清水溪,形成短暫時期的堰塞湖。後來納莉、賀伯颱風,兩度山洪,合力打通河道。走山當 時,附近的居民,不論山頭上的和被覆蓋的村莊,居民死傷慘重。災後新露出來的地表,已經有了植被。要再長成起碼的林相,估計要再三、五十年以上吧。人要敬 畏大自然的力量。人定勝天,癡人說說而已。吊橋邊有座巨大的 [石磨天下穀]。

少了光害,夜晚的生態更加活潑。鄉間到處都有螢火蟲。可惜雲層太厚了,少了星空。飯後,大家在院子泡茶又品嘗咖啡。都是老闆自己種植的。咖啡還特地送到高雄請專家烘焙的。香醇極了。大家把庫存的零食、水果都搬出來。清光了。

半夜三點,滂沱大雨打在屋頂,大夥兒都被吵醒了。五點鐘不到,又是竹雞大啼。睡了又醒,品質不好。竹雞最早是人工孵化得來的,繁殖了兩代總共有16隻。六點鐘到附近農家走走。花花草草種類很多。蓮蕉花,又名美人蕉,就有多種顏色。彩葉草、牽牛花、石蓮、蘭花,還有不知名的。早起的赤腰燕也出現了。體形小又過動。還好數量多,遠拍的品質差強人意。

院子裏的仙人掌高約2米,外觀看來有一般樹木的樹幹。樹幹曾經斷裂過,經過急救固定後,繼續成長開花無礙。馬纓丹也盛開了,有紫紅、橘紅、金黃和白色花朵。一盆水蓮花朵在牆角,孤芳自賞。


小老闆放了一隻竹雞出來玩。很有意思。大家在院子合照後,再搭乘幸運小發財車往奮起湖出發。今天多帶了鐵桶子,當踏板,方 便上下車。沿途參觀清水溪堰塞湖遺址,瑞峰社區,再到另一條也叫綠色隧道的登山步道。這兒主要是桂竹林,也有福州杉,據說是清末瑞里人劉新印引進幼苗,栽 植成功的。途中有竹筍寮,遺留有煮竹筍的大鍋,磨刀石。這條步道離開公共交通較遠,不是很方便,雖然是星期假日,遊客卻是稀稀疏疏的。




終點設有綠色小棧,也賣愛玉、山粉圓。口味還好,不過要和良心補給站相比的話,會給比下去的。價格還高了20%。 店裏擺了很多花卉盆景,有牽牛花、玫瑰花。外頭還有梅樹、水蜜桃、咬人貓、咬人狗。設有景觀台,可觀看山谷內的莊園。


再往奮起湖,途中有採茶工在茶園中挑選一心兩葉,都是三、四十人成群的分區採摘。小停瑞太旅客服務中心,看看青楓。再往前走到離奮起湖還有2公里,就和小老闆道別。散步走向奮起湖。沿途都有高大的樹林。雖然不少往來的車輛,還是很享受。

到了奮起湖,太熱鬧了,真是觀光勝地。塞車、人擠人,好像各地的夜市。奮起湖車庫,擺了兩部老火車頭,還有一部巡道車供人參觀、拍照。軌道邊設有水鶴和加煤台。觀光客任意在軌道上穿梭。整個奮起湖車站亂糟糟的,缺乏管理。

一行人穿過商店街,尋找好吃的奮起湖便當。實在太多家了,無所適從。猶豫當中,有人開口:就是這家最好。一對夫婦邊吃邊推薦。強調他們來過幾次,通通試吃過 了。金蘭便當的青菜最多,而且都是現炒的。就這麼決定了。有的點豬排,有的要雞腿。現炒青菜,所以要費點時間。但是結果最重要。人人滿意。讚不絕口。老闆 娘很客氣,還多炒了些青菜,加一盤炸嫩豆腐,送我們吃,諸位親朋好友,認明招牌,金蘭鐵路便當,讚啦。原來他們有門面的,給一把火燒掉了。劫後小店,正在 籌錢重建。希望下次去,他已經有新店面。(後記,2009.06.25再訪,尚未有新店面)。


回到巴士站,發現對面的櫻花開了。走過去試了幾張,效果還可以。旁邊有一孤零零的日式墓碑,紀念3位殉職的工人。

有一處臺灣肖楠母樹林,很隱蔽卻值得參觀。都是日本時代栽植,至今已經98年了。每棵樹都列管。


有白牌9人座來拉客。多花50元,可以提早回嘉義。OK。 到了嘉義,再提早搭統聯回台北。結束快樂的二日遊。

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烏來 大桶山 2008.04.27


7:30出門搭捷運到新店站會合。今天來了15人。再搭客運往烏來方向,9:20在忠治下車。海拔約140米。隨即往產業道路移動。經過原住民的小村莊。同行的夥伴,一時興起,請教小朋友,怎麼說謝謝。小朋友也不怕生,回答:麼懷素。這裡是泰雅族的山地鄉。

路上有工人修剪過長的枝椏。路旁很多取水明管通到各個家庭。好像沒有共管的組織觀念。也沒有妥善維護,任其斷裂,水流滿地。除了髒亂,也是浪費資源。

9:40來到叉道,一往金堰,一往登山口。海拔220米。此時,大家已經滿頭大汗。在路旁涼亭休息10分鐘。繼續前進。一路上聽見鳥叫鷹啼。果然有大冠鷲在高空盤旋。拍到了,畢竟對比太大,距離又遠,聊勝於無。林家夫婦是鳥類專家,根據鳥叫聲,指出附近有五色鳥活動。久仰大名,可惜卻緣慳一面。這聲音很熟悉,總有機會不期而遇吧。

10:10到達登山口。標高342米。到峰頂(916m)還要爬高將近600米。山路2.3km,算陡的囉。入口兩邊水泥牆上有原住民浮雕像。很醒目。枕木碎石坡道從入口向上總共700多階。分兩段落。之後有一段稜線步道,比較危險地段,加了安全拉繩。這一路,都有雜木林遮蔭,免了日曬。但也因此沒啥展望點。

12:00抵達往桂山路的交會點(780m)。部份人先往水源地附近,準備午餐。其餘的人,由丁老師領頭繼續攻頂。從這上去,大部份都是樹根交錯形成的天然步道。柳杉成林,筆直的樹幹高聳,直達雲霄。臺北近郊少有的杉木林。
12:40到達東峰。有個特殊的總督府圖根補點(910m)。

12:50主峰攻頂成功(916m)。


Garmin的分析,登山口到主峰山頂標高爬升574米。總長3.43km。山頂遍植樹木沒展望,旋即下山。這一路都是柳杉林,延伸過了水源地。真漂亮。

1:50到水源地(726m)。已經備有熱湯、咖啡供給大家享用。真幸福。飯罷了,大家欣賞領隊怎麼收拾他的怪兵器。說也奇怪,看過他的背包不下十幾個。怎的還要設計這個怪兵器。人的創意無限。祝他永遠保有這份活潑的心。

下山走桂山路,總共7.1km,一路都沒枕木坡道。前一段山路坡度頗大,需要小心提防滑倒。後一段產業道路,路面較硬,不吸震,走長途下坡還是吃力。沿路鳥叫聲不絕。有幾對紅嘴黑鵯出現停在電線上。對比太大,效果不佳。小相機拍出來像剪影。放了兩張以前在其他地方拍的,給大家看看他長的模樣兒。

目標是電廠的枝子冰。趕著在6點鐘關門前到達。(平日5:00 pm關門)。我挑了紅豆和芋頭。好吃又便宜。少了電費,成本低了很多吧。

穿過萬年橋,在橋上全體合影留念。南、北勢溪在此匯流後,就是新店溪了。北勢溪的上游就是翡翠水庫。不准參觀的。令人懷念的鷺鷥潭也成了水庫的一部份。

今天估計走了12.5公里。回到北106起點,搭客運回新店捷運站。已經黃昏了。互道再見。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南橫三星之三 2008.04.20


大清早,眾山友就整裝待發。我想在天池附近,先拍照後,再做打算。

吃過早餐,送走同伴去庫哈諾辛後,四處逛逛。將近3000米的高山上,清晨的空氣清新無比。5:30的太陽,還沒越過東邊的山頭。向陽山和關山嶺山的山背,和這邊的大地還是昏昏暗暗的。東方的天空卻已經是晴空萬里,光芒萬丈。今天會是登山的好天氣。

二月底來過。當時,招待所的櫻花正開,李樹也開花結果。現在輪到蘋果開花。 櫻花也結果累累。可是櫻花凋零了,再也不見冠羽畫眉成群在爭食。只有三兩隻藪鳥和青背山雀,在附近樹林中爭鳴。在平地看不到的,能拍得到他們,也算是好運氣。遠處又傳來烏鴉嘈雜的叫聲。後來在回程路上,也看到一群。 黑黑的一團,不易感光。

沒多久,小陳和小賴都回來了。聽說,昨天小陳的腳稍微扭了,不想勉強。小賴昨晚也沒睡好,正好補個睡眠,好應付回家的長途開車。我也打消走多少算多少的念頭。庫哈諾辛,就委托領隊、子和、阿彬和小莊去照顧了。

我繞了一圈到長青祠和後山。這個季節有粉紅、紫紅和白色的杜鵑花。和平地不同的是,花心除了花蕊,還長出兩片小花瓣。看到三種花色都一個樣。 很有趣的特色。大家看了照片就明白。紅色、粉紅和白色的茶花也盛開了。繡球花、毛地黃、蒲公英,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花都開了。這裡的松樹,遠看像是日本黑松。長長的雄花毬往上長,數量又多,遠看就很顯目。現在也結了很多毬果。

對我來說,生物界有很多新奇的事物。今天又開了眼界。一早就注意到櫻樹的葉片上,有類似人類唾液的東東。直覺亂吐痰,真沒衛生。後來,正巧聽到解說員介紹,這是沫蟬孵化幼蟲的泡泡。也是在櫻花樹上,看見一隻飛蛾。一早看到他掛在樹葉上,直到下午離開天池,還是不動如山。

過午後,同伴們都回來了。也懶得生火,就開往梅山找餐廳。山上的合菜,大致沒甚麼差異。山豬肉、溪蝦、高麗菜都是常見的菜肴。只是今天太特別了。來了一盤像三杯雞的。咬了一口才發現,一個大老鼠頭在菜盤裡。原來是田鼠料理。驚愕中,連忙吐出來。還是敬而遠之。

開了100公里的山路, 在玉井接上84號快速道路。隨後在走馬瀨附近的愛文鄉冰島吃芒果冰品。順便買了芒果干和芒果養生麥芽餅。比菲律賓的芒果干更有嚼勁。麥芽的水分被餅吸走了,顯得硬了些。店裡的花園種了一排咖啡樹。開花了。還有巨大無比的黑板樹。

接著就上路,另外300公里的國3高速公路。今天雖然是星期天,一路順暢。在林內附近和縱貫鐵路有了交叉。在夜色中,還看見一列客運火車平行通過。增添旅途生趣。

南橫三星之二 2008.04.19


下了關山嶺山後,就在隧道口的小吃攤打發午餐。 叫了一碗金針菜湯,味道一般。 換了一碗福州丸子湯,也是普普通通的,比金針菜湯好點。又來一條大腸煎,半生不熟的米,硬硬的很不是味道。 早知道吃乾糧、喝白水還要更強。

邊吃邊思考,怎麼取捨後面那兩座山。
下午的塔關山3222M,
明早的庫哈諾辛山 3115M,
但是庫山要走6-7小時,塔山只要3-4小時。

今天就此充分休息,明天再走庫山,體力大概還行。不過,要再開車回台北,100KM的山路,加上300KM的國道3。要是太累了,難免半途撐不下去。 太危險了。

好歹吃午餐時也休息了,兩條腿也恢復了些,不再那麼酸軟了。換個想法,下午再勉強爬塔山,走多少算多少。晚上睡個夠。明天的庫山再視狀況而定。就這麼決定。

今天陽光和喣,下午山上霧氣轉強,偶而還噴幾點小雨。真是爬山的好天氣。下午脫隊了,一步一腳印,不急不徐,我孤單一人走上塔山。前頭幾百階還是木板道。從0.5K附近開始,高大的鐵杉成林,幾乎看不到天空。直到1K的山路,大多是錯綜複雜的大樹根,形成的天然階梯步道。

再上去就更難走了。 有些路段是斷崖,有些要攀繩而上。但是展望附近的山峰更方便了。

一路上,只覺得口乾舌燥。猛喝水還是渴。有一隊中油的山友從基隆來的,聽說有隊友腳抽筋,一路噴藥下山。可不能和他一樣。我現在還脫隊呢。有了這樣的念頭,就走不上去了。看看也走到了設有安全護網的斷崖。標高3060M。往上還要走0.6K,離登山口,大約1.6K。

再上去就是攻頂了。算算,先行的同伴也要下山了。不如就此掉頭。 讓他們追上我。下山更吃力,走了沒多遠,腿就不聽話了。步伐就更緩慢了。快到0.5K,就被隊友追上了。

勉強自己,好不容易回到登山口。結束未完成的第二座百岳。

回招待所,洗完澡。喝了碗熱湯,完全沒胃口。吃了一粒蘋果,倒是很香甜可口。早早就寢。 隔壁房間的大人小孩卻是吵鬧得很。文化差距就在此表現出來。簡單的說,就有人不懂規矩。

我帶了耳塞。少了吵雜,睡得香。

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南橫三星之一 2008.04.19


生平第一次登百岳級的大山。 傻傻的﹐竟然挑上了南橫三星。 既定計畫﹐三個半天﹐各登一座山。 加上來回車程800公里﹐總共兩天半。

4/18夜宿霧鹿的天龍飯店。這裡海拔不到800米。明天要一口氣要爬升到3200米﹐有點擔心高山症。不過既來之則安之。 早點上床。睡眠要充足了﹐抵抗力就好些吧。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4/19一早5:00起床﹐整裝、簡單用餐後﹐開往大關山隧道。這兒就是南橫公路的最高點﹐2722米。

關山嶺山的登山口就在隧道口旁。大大的木造樓梯﹐就架在邊坡上。 6:40上路。山路陡峭。1.5km的行程, 要爬升500米高。爬了不到半個鐘頭﹐就已經氣喘如牛。真的可以爬到山頂嗎﹖更不用說﹐要連續爬三座。

一步一步的爬。竟然也慢慢的順上來。不覺得那麼辛苦了。路上有幾處斷崖﹐往山下探﹐固然驚險﹐可也是視野遼闊﹐展望的好地方。還有幾處連續攀繩﹐最長的有40米高。相當耗費體力。這時口乾舌燥﹐類似感冒﹐有點輕微高山症的現象。

8:58成功登頂關山嶺山。完成生平第一座百岳。大伙兒坐上大木椅休息。眺望遠處的群山。拍照留念。

突然跑出一隻金翅白眉鳥﹐一點也不怕生。休息半個鐘頭就下山。

未到山腳﹐兩腿開始不聽使喚。堅持著﹐走完他吧。不過﹐下午的塔關山不來了。

2008年4月13日 星期日

探訪鐘萼木 2008.04.12

最近換了主機板,CPU、DRAM、VGA、HDD都跟著升級了。 舊的HDD卻不想就扔了。

禮拜五去給許慶如老弟送行後,順道去光華商場買了一張PCI-to-IDE Converter Card,還買了新的Garmin的GPS。 這是登山健行用的。 另外一台第四台強波器。

IDE card連接了兩台HDD,總共280G,但是連接DVD-R/W卻還有問題。 強波器有點效果。 錢沒白花了。

新的GPS,依照我的直覺,用在公路導航不如Papago方便。 不說話,又沒有觸控LCD,完全依賴幾個按鍵和游標輸入。 制訂航點和規劃路線,談不上User Friendly。 要克服這些障礙,必須依靠PC做很多前置作業,然後Synchronize。 不然就要上網搜尋撿現成的,少做點苦功。

禮拜六,試用後,證實新一代的SiRF Star III晶片收訊力很強,定位迅速。 老機子完全不敵。 拜新製程的優勢,兩顆鎳氫老電池可以撐13個鐘頭以上。 核對軌跡也不離譜。 大致滿意。 再來就是要下工夫去熟讀操作手冊,和實習了。

早上8點鐘從家裡出發,開車往瑞芳。 沿路因為不同的地形,雨勢略有不同。遲到了一刻鐘,大家都到齊了。 站前附近沒得停車,我和老呂先到基隆河邊三爪子坑路停好車。大夥兒也步行過來會合。 近來雨量豐沛,基隆河上游河水清澈,河裡還有一隻烏龜爬上石頭在那兒休息。 見者有福,大家都要長命百歲了。 看看照片也有同等功效啦。

河邊檳榔攤的老闆很愛花,種了一盆蘭花,花朵並不大。整體看來卻很可愛。他給我們指點鐘萼木群的方向。大家藉著高倍望遠鏡,在河邊,依稀看得到長著白花的鐘萼木。

我們穿過三爪子坑路邊的小巷,直攻山上。山路有階梯,不難走,只是有點陡。半路上,大家都已經猛冒汗。 聽說鐘萼木一般都生長在深山,難得一見。竟然在瑞芳市區的小山,就有這麼一群。令人異常興奮。 拍了些近身的照片,不負眾人所望。 地面上埋了一枚 [精密導線點]。

大區域控制測量,以三角測量為主。惟於三角測量施測不易之處,可以精密導線測量彌補三角測量之不足,利用此方法所設之點位,稱為精密導線點。


下山後,轉往侯硐國小新校區會合。校園內的流蘇開花了。 白花開得很密、很漂亮。 校門口的景觀設計也很活潑。 小朋友會喜歡吧。

四車併成三車,繼續往牡丹方向移動。途中參訪一處民宿叫【XX清境】。 花園裡百花齊放,有紫藤、各色玫瑰、百合、鶴頂蘭、日日春,爭奇鬥艷。 主人開了房間給參觀。房舍外觀還很新,是家庭式套房。檜木地板上擺了四人份的寢具,有廚房、衛生設備。 我忙著照相,就沒去看了。

靠近牡丹有一片柚子園。正開滿了白色柚子花。走近了,花香類似玉蘭。種柚子也要講究,讓花分布均勻,否則營養不夠分配,結果會太小,甜度也差了。 有人就下手幫忙優生了。

到了牡丹車站。在涼亭裡頭起火燒開水,泡茶、泡咖啡。 賴桑今天帶來的雲南普洱,少了那股霉味兒,很特別。 大家把帶來的食物掏出來,竽粿、燒餅、特製的乾果餅乾、滷鍵子肉、豆乾、水果,算是輕食了。周圍的菜園有白龍船、巴西野牡丹、日日春、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和菜花。

午餐後,轉往龍洞灣。停車後沿著海邊步道,邊走邊欣賞沿岸的景觀。 這裡有台灣最硬的砂岩。 海蝕後形成的海岬非常壯觀。 很多釣客,不理海巡船給的警告,繼續垂釣。 我的親人就有這樣被捲走的。

海邊的林頭結果了。聽說林頭的莖,抽心煮水來喝可以治痛風。

從龍洞街可以遠眺鼻頭角和鼻頭國小。晚上,從那頭也可以看到這邊的漁船,挑燈抓烏賊、小捲。 海上漁火點點,對應天空中的繁星,生動有趣的畫面。 有一陣子,這裡流行養九孔。 現在禁止養殖了,卻還是留下來大大小小的九孔池,破壞了天然的海岸景觀。經濟和環保就是永遠矛盾的課題。 台灣警覺的早,踩了煞車,大陸和其他開發中國家,還是有心無力。

咦!怎麼內港的海面有那麼多的死魚?河豚還特別多。

路邊扁柏的葉子,迎風面都焦黃了,背風面卻是綠意盎然,還開了白色的小花。頑抗不良的環境,強悍的生命力,令人不由肅然起敬。

近來小漁村的人口,還是只出不進。有些房舍任其荒廢。 怪可惜的。 鄉間開發的小公園圍牆上,配合環境,有很多魚蝦的浮雕,生動有趣。 小型的和美國小,校門圍牆也是一幅海洋世界,表現了漁村的特殊景色。大大的孤挺花也探頭出了圍牆,和路人打招呼。

龍洞南口海洋公園未開放。我們還是進去了。 停車場,周圍種了很多林頭樹。就有一隻白鷺,見了我們也不怕生。 還聽到其他異樣的鳥叫聲,就是看不到他的芳蹤。前幾天老呂在這裏看見戴勝鳥。猜想這就是他的叫聲。錄下聲音,改天找人破解這個謎。

轉到鹽寮海濱公園,也是沒開放。門都關了,去不成海邊玩水。對面核四正在建設中,卻看不到忙碌的施工景象。 拍了合照就走人了。

插入貢澳公路不到百米,有一處小村落。一間大厝整修了,遠看外表光鮮亮麗,近看卻失去了原味。 牆面像是貼了【好像紅磚】的磁磚。 少有人像雙溪餘慶堂的主人那般執著,遵古法修繕。 連三峽祖師廟都把大部分雕塑工作,外包到大陸做了。聽他們董事會的說法,就是不耐煩本地師傅堅持慢工出細活。 真董事還是不懂事。速食文化,真拿他沒辦法。 世界上偉大的教堂廟宇,那座不是數百年建設來的。 上帝、菩薩都不急,他們急甚麼來的?看不到老師傅在現場施工的藝術技巧。現在的祖師廟,就是少了幾分感動。

一旁廢棄空屋的牆上生長出大樹,又被砍除了,留下部份巨大的樹幹和錯綜的根部。生物見縫插針,尋找生存的機運,再次證明生命力的偉大。

自強和老人在大樹下聊天,好親切的畫面。 80幾歲的老人是空軍退役的榮民,四川人,難得可以講一口生硬卻正音的台語。

回貢寮小吃。飯菜已經準備好了。有白斬雞、豬肉、魚、蔬菜。經濟實惠。 飯後步行穿過貢寮唯一的大街,再繞走貢寮大橋回來。 散步助消化。

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太魯閣峽谷一日遊 2008.04.05

昨夜和蚊子大戰,沒睡好。4月5日,大清早五點半出門,一路順暢,到蘇澳新站06:40。剛好趕上06:55開往花蓮的區間車。列車上人很多,過了東澳以後,少了些,後來有了座位,得以補充睡眠。

07:50準時抵達新城,也就是太魯閣。一出車站,就看見中央山脈聳立在車站背面,高大雄偉。子和拿出登山地圖,一一核對地圖上的山名。愛山的人就是這麼投入。

有些隊員還沒吃早點,就在站前的小店買了漢堡、湯麵。開始一天的營養補給。小店門口擺了幾盆粉紅色的九重葛,和金黃、鮮紅色的小玫瑰。這時,丁老師掏出今天的第一道驚喜,Cheese and tomato salad,營養又清爽可口。 讓我們讚不絕口。

吃罷了要出發,卻看到站前廣場有一條母狗在餵奶。 一、二、三、……、六、七、八條小狗在爭著吃奶。小狗媽媽,小小的身軀,站著張開四條腿,滿足幼兒的食慾。母愛真偉大,人畜不分。

大夥兒沿著台九線,經過太魯閣大橋引道附近,走到亞洲水泥花蓮廠對面等客運。 花東的路邊常見種花,這裏就有白龍船、諾利果,磨盤草、閃爍茉莉和朱槿。 站牌邊就是一座花園。 開滿了漂亮的花朵。 我們進去觀賞,無料的。 有些沒見過的花木,拍了照片作紀錄。


客運來了,不只坐滿了,還站滿了。硬是再塞了一打人。司機哇哇叫。再下一站,竟然還開門,再塞了一對情侶。然後,怨嘆要是警察來取締,他要挨罰的。真搞不懂他的邏輯。就這樣一路開到太魯閣,八個人下車了,才鬆了些。車上我聽一對外國男女講的斯拉夫語,很好奇,一問知道他們從波蘭來的。女的來台四年了,在藝術大學讀書,國語很溜。男的好像不怎麼懂國語。他們要去西寶玩。西寶小學辦得有聲有色。之前還上過他們的網站。找機會拜訪去。

車過沙卡當溪和立霧溪匯流處,可以看到紅色的神祕谷大橋。好想再去一趟沙卡當步道,走完全程。

客運沿著 [立霧溪]、[達梓里溪]、[大沙溪] 的溪岸跑了75分鐘,終於到達天祥。已經30多年沒來過。陌生了。 山上祥德寺立了一座大佛像,上頭還蓋了一座寶塔。直覺他們沒為天祥的風景生色,反倒顯得突兀了。畢竟這裡是國家公園,建寶塔和大佛,這類和大自然無關的宗教建築物,應該嚴加管制。尤其在那麼高點,蓋那麼凸顯的建物,真不懂執照怎麼來的。

閒話少說,向白楊瀑布出發。 咦!怎麼多了一名隊員?原來賴大姐他們在客運車上招收了新隊員,一位日本女孩。他也要去看白楊瀑布,就跟我們一道走,有伴啦。他在高雄的補習班教授日語。利用假日來花蓮玩。國語音調還是抓不準,說單字很難懂,不過整句說,大致可以溝通。要開始注意我們家的Kokoro了。

[大沙溪] 蜿蜒曲折,他是 [立霧溪] 的上游,在這段就有那種150度的大迴轉。台八線就沿著溪岸開闢,可以直通到西部的東勢。有的地方,道路開在峭壁邊緣,距離溪谷縱深百米以上。河道上佈滿巨石。只有鬼斧神工可以形容這樣偉大的工程。闊別幾十年,再見了依然震撼不已。

[立霧溪] 在不同的段落有不同的名稱,從白楊瀑布附近的 [達次基里溪]、[大沙溪]、[達梓里溪]、到太魯閣以下至出海口的 [立霧溪]。 我的直覺,[達次基里]即是 [立霧] [Ta-tsu-ki-ri] 的日語發音,[達梓里] 省了一個音節,但是 [梓] 更接近 [tsu]。 可能是光復後,當地的原住民不習慣使用漢字,就以日語音譯報給地政人員,而下游出海口的漢人,習慣以漢字 [立霧] 定地名。這世界就混亂了。

走了十來分鐘,就看到路旁一塊巨石,標示著 [白楊步道]。


當初是台電開闢的車道。大致上是可以行車的平坦道路。原來是立霧溪發電計畫的一部份。因為考慮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育,最後放棄了。當時已經開拓了8座隧道,總長3.3公里。國家公園接管後規劃成現今規模的白楊步道。

步道入口,就是一號隧道。穿過隧道,就是瓦黑爾溪谷,這也是塔次基里溪的支流。 步道距離溪谷十幾公尺,不深。水位也不高,只是沒看到任何道路可通往溪谷。 大概是安全考慮,不讓人隨意下去玩水。

再往前走,過了幾個隧道,溪谷越來越深,也有坍方、落石和毒蜂的警告牌。

沿途也有一些沒看過的花木。連聽都沒聽過的[大葉溲疏] (Deutzia pulchra Vidal)。這和瑪陵坑看到的華八仙同是虎耳草科植物。白色的花瓣,其實是他的花萼。

中間有一處休息點,我們小休片刻。丁老師掏出芭樂分享大家。這時來了一位洋婦人抱著小女兒走過來。有人連忙讓座。他們是從挪威來的。小孩不習慣炎熱,吃不消。我們給他芭樂。竟然吃了,還露出笑容。

過了第五隧道,就是三棧溪和塔次基里溪的匯流處。三棧溪從2000多公尺的標高,分段直下到標高500公尺和塔次基里溪會合。 形成多層次的斷崖瀑布。 白楊瀑布原名 Da-o-ras,泰雅語就是斷崖的意思。

第八座隧道就是水濂洞。隧道上方有水脈,挖破了,就不斷的噴水。這是意外形成的水濂。

隧道口附近,聚集了上百名遊客,有的在隧道口戲水,有的深入隧道探險。我也親眼目睹,水濂映著隧道口的陽光,光影變化分外美麗。不虛此行。 小照相機無法表現極致。可搜尋網頁其他人的佳作。

我們在水濂洞外烹煮簡單的中餐。丁老師為我們13人準備了麵包、沙拉、餅乾、糖果、乾果、水果。真要感謝他們夫婦的用心。


飯罷,循著原路走回天祥。搭客運回新城。 丁老師夫婦去曾記買麻糬。買了4包,卻付了40包的錢。出了店門後,猛一想,怎的付那麼多錢。看了發票才知道店員打錯了數量。 回去要回差額。老板還專車護送他們趕回車站。

搭了自強號回蘇澳新站。再到蘇澳車站,旁邊飲食街的阿英海鮮店吃晚餐。大概是那碗湯麵,放了太多的味精。害我異常口渴,回家路上,一路猛喝水。

回程走北宜高。雪山隧道前回堵了8公里,各入口也都嚴格管制車輛匯入。 多耗了1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