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太魯閣峽谷一日遊 2008.04.05

昨夜和蚊子大戰,沒睡好。4月5日,大清早五點半出門,一路順暢,到蘇澳新站06:40。剛好趕上06:55開往花蓮的區間車。列車上人很多,過了東澳以後,少了些,後來有了座位,得以補充睡眠。

07:50準時抵達新城,也就是太魯閣。一出車站,就看見中央山脈聳立在車站背面,高大雄偉。子和拿出登山地圖,一一核對地圖上的山名。愛山的人就是這麼投入。

有些隊員還沒吃早點,就在站前的小店買了漢堡、湯麵。開始一天的營養補給。小店門口擺了幾盆粉紅色的九重葛,和金黃、鮮紅色的小玫瑰。這時,丁老師掏出今天的第一道驚喜,Cheese and tomato salad,營養又清爽可口。 讓我們讚不絕口。

吃罷了要出發,卻看到站前廣場有一條母狗在餵奶。 一、二、三、……、六、七、八條小狗在爭著吃奶。小狗媽媽,小小的身軀,站著張開四條腿,滿足幼兒的食慾。母愛真偉大,人畜不分。

大夥兒沿著台九線,經過太魯閣大橋引道附近,走到亞洲水泥花蓮廠對面等客運。 花東的路邊常見種花,這裏就有白龍船、諾利果,磨盤草、閃爍茉莉和朱槿。 站牌邊就是一座花園。 開滿了漂亮的花朵。 我們進去觀賞,無料的。 有些沒見過的花木,拍了照片作紀錄。


客運來了,不只坐滿了,還站滿了。硬是再塞了一打人。司機哇哇叫。再下一站,竟然還開門,再塞了一對情侶。然後,怨嘆要是警察來取締,他要挨罰的。真搞不懂他的邏輯。就這樣一路開到太魯閣,八個人下車了,才鬆了些。車上我聽一對外國男女講的斯拉夫語,很好奇,一問知道他們從波蘭來的。女的來台四年了,在藝術大學讀書,國語很溜。男的好像不怎麼懂國語。他們要去西寶玩。西寶小學辦得有聲有色。之前還上過他們的網站。找機會拜訪去。

車過沙卡當溪和立霧溪匯流處,可以看到紅色的神祕谷大橋。好想再去一趟沙卡當步道,走完全程。

客運沿著 [立霧溪]、[達梓里溪]、[大沙溪] 的溪岸跑了75分鐘,終於到達天祥。已經30多年沒來過。陌生了。 山上祥德寺立了一座大佛像,上頭還蓋了一座寶塔。直覺他們沒為天祥的風景生色,反倒顯得突兀了。畢竟這裡是國家公園,建寶塔和大佛,這類和大自然無關的宗教建築物,應該嚴加管制。尤其在那麼高點,蓋那麼凸顯的建物,真不懂執照怎麼來的。

閒話少說,向白楊瀑布出發。 咦!怎麼多了一名隊員?原來賴大姐他們在客運車上招收了新隊員,一位日本女孩。他也要去看白楊瀑布,就跟我們一道走,有伴啦。他在高雄的補習班教授日語。利用假日來花蓮玩。國語音調還是抓不準,說單字很難懂,不過整句說,大致可以溝通。要開始注意我們家的Kokoro了。

[大沙溪] 蜿蜒曲折,他是 [立霧溪] 的上游,在這段就有那種150度的大迴轉。台八線就沿著溪岸開闢,可以直通到西部的東勢。有的地方,道路開在峭壁邊緣,距離溪谷縱深百米以上。河道上佈滿巨石。只有鬼斧神工可以形容這樣偉大的工程。闊別幾十年,再見了依然震撼不已。

[立霧溪] 在不同的段落有不同的名稱,從白楊瀑布附近的 [達次基里溪]、[大沙溪]、[達梓里溪]、到太魯閣以下至出海口的 [立霧溪]。 我的直覺,[達次基里]即是 [立霧] [Ta-tsu-ki-ri] 的日語發音,[達梓里] 省了一個音節,但是 [梓] 更接近 [tsu]。 可能是光復後,當地的原住民不習慣使用漢字,就以日語音譯報給地政人員,而下游出海口的漢人,習慣以漢字 [立霧] 定地名。這世界就混亂了。

走了十來分鐘,就看到路旁一塊巨石,標示著 [白楊步道]。


當初是台電開闢的車道。大致上是可以行車的平坦道路。原來是立霧溪發電計畫的一部份。因為考慮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育,最後放棄了。當時已經開拓了8座隧道,總長3.3公里。國家公園接管後規劃成現今規模的白楊步道。

步道入口,就是一號隧道。穿過隧道,就是瓦黑爾溪谷,這也是塔次基里溪的支流。 步道距離溪谷十幾公尺,不深。水位也不高,只是沒看到任何道路可通往溪谷。 大概是安全考慮,不讓人隨意下去玩水。

再往前走,過了幾個隧道,溪谷越來越深,也有坍方、落石和毒蜂的警告牌。

沿途也有一些沒看過的花木。連聽都沒聽過的[大葉溲疏] (Deutzia pulchra Vidal)。這和瑪陵坑看到的華八仙同是虎耳草科植物。白色的花瓣,其實是他的花萼。

中間有一處休息點,我們小休片刻。丁老師掏出芭樂分享大家。這時來了一位洋婦人抱著小女兒走過來。有人連忙讓座。他們是從挪威來的。小孩不習慣炎熱,吃不消。我們給他芭樂。竟然吃了,還露出笑容。

過了第五隧道,就是三棧溪和塔次基里溪的匯流處。三棧溪從2000多公尺的標高,分段直下到標高500公尺和塔次基里溪會合。 形成多層次的斷崖瀑布。 白楊瀑布原名 Da-o-ras,泰雅語就是斷崖的意思。

第八座隧道就是水濂洞。隧道上方有水脈,挖破了,就不斷的噴水。這是意外形成的水濂。

隧道口附近,聚集了上百名遊客,有的在隧道口戲水,有的深入隧道探險。我也親眼目睹,水濂映著隧道口的陽光,光影變化分外美麗。不虛此行。 小照相機無法表現極致。可搜尋網頁其他人的佳作。

我們在水濂洞外烹煮簡單的中餐。丁老師為我們13人準備了麵包、沙拉、餅乾、糖果、乾果、水果。真要感謝他們夫婦的用心。


飯罷,循著原路走回天祥。搭客運回新城。 丁老師夫婦去曾記買麻糬。買了4包,卻付了40包的錢。出了店門後,猛一想,怎的付那麼多錢。看了發票才知道店員打錯了數量。 回去要回差額。老板還專車護送他們趕回車站。

搭了自強號回蘇澳新站。再到蘇澳車站,旁邊飲食街的阿英海鮮店吃晚餐。大概是那碗湯麵,放了太多的味精。害我異常口渴,回家路上,一路猛喝水。

回程走北宜高。雪山隧道前回堵了8公里,各入口也都嚴格管制車輛匯入。 多耗了1個多小時。

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瑪陵坑到崁腳 2008.03.29


9:00在七堵郵局,搭上基市公車701路線。新鮮事,基市公車也可以使用台北市的悠遊卡,很方便。七堵不大,一下就離開市區。橫越過一高後,沿著瑪陵坑溪走向大埔。瑪陵坑溪風景秀麗,在六堵、七堵間,注入基隆河。

因為國道3號新開闢了大埔交流道,大埔的土地價值飆升,但是看不到任何開發的跡象。聽當地人說,地主惜售,所以建商很難談。也好!鄉野風光可以多保留幾年。公車穿過國道3,繼續沿著溪谷上行到瑪陵終點站。 總共車行時間大約20分鐘。

下車後就有大大的指標,指引走向友蚋和七分寮的步道。略作整裝後,就起步走。 今晨,北基都下了一場小雨,空氣格外清新。地面濕了,氣溫適宜郊遊。領隊預估10公里健行。估計下午4點鐘左右,可以抵達萬里的崁腳。

走了十來分鐘,就聽到狗吠聲不斷。附近有一群狗,對著我們狂吠,卻也不敢逼近。我們慢慢通過後,吠聲就逐漸小了。這邊雖然有民房,大門深鎖,看來好像沒人住,看不到人跡。 這群狗,其中有一條掛著頸圈,也很健康,還是有人養的吧。卻放任他們在外頭遊蕩,這一路都看到隨地大小便。相當任性的主人。狗群見了陌生人,就緊張了吧。

走了25分鐘後來到一個叉路,往左走向友蚋、石公潭,另一邊往右向汐止和七分寮。 稍停下來喝水後,大家跟著領隊左轉,向著友蚋方向走。 這條路標示瑪友農路,全長4.38公里。這是華新二路的一部分路段。華新二路是一條扭扭曲曲的產業道路系統。地圖上的有的路段標示為[瑪七產業道路],有的路段標示[內十四坑道路],十分混亂。在山區行走前,必須注意規畫好路線。 從分叉路口走了10分鐘,路旁有好心的山友,掛在樹幹上的,赤皮湖山的登山指標。並無說明標高和里程。

繼續走了70分鐘,道路兩邊都是常見的花草像,各種顏色的日日春、大花咸豐草、霍香薊、夏堇、醡漿草、蓮蕉花、月桃、大花曼陀羅、相思樹、山櫻花、李花、筆筒樹、青楓、柚樹也已經開花結了小小的果實。

過了一個彎道,突然看見領隊和淑惠迎面走回來。聽說這一路走過去要去友蚋。我們必須回頭走。咦![瑪友農路]不就是瑪陵坑到友蚋的路嗎?怎的有錯?來回多走了8公里,大概要兩個鐘頭吧。搞清楚後,沒啥好說的,照著走就是了。回頭再走了一個鐘頭,12:00,在路旁架灶燒了一鍋水,先來洋菇、木耳、竹輪、紅醩鰻魚,再下麵條。今天還有一道酸梅滷楊桃,開胃,撐飽了肚子,再繼續今天的行程。我們席地而坐,往來少數車輛,司機都和我們打招呼。

好不容易,又回到分叉路口,仔細瞧瞧,確定應該往汐止和七分寮的方向才對。 前進約40分鐘,有大牌標示瑪支農路終點,全長3.76km。這個[支]不知道是代表甚麼地方?依照旁邊另一路牌指示,繼續走往七分寮。

路邊看見華八仙,它具有一般虎耳草科的特徵,我們看到的白色花瓣,其實是他的花萼。 跨過粗坑的豐年橋,再走30分鐘,終於看到七分寮農路的指標,全長3.03km。七分寮山是基隆市七堵區和台北縣萬里鄉的分界山。往西邊走1km就是汐止的五指山。這段是上坡路段,不到20分鐘,就到產業道路的頂點。沿路修修補補的,留下明顯的痕跡。下坡路段的入口,橫著一槓限高障礙,限制2.02m高度以上的車輛通行。往下坡走,路面千瘡百孔,慘不忍睹。連那分隔車道用,埋在地面上的強化反光玻璃磚,竟然都被壓了粉碎。可能是超重的砂石車幹下的好事。可是山上又沒工程進行,那來的砂石車。一團謎? 看著一部小客車顛顛簸跛的從崁腳開過來,一定很辛苦吧。看來是外地客,想抄捷徑。 果然,停下來問我往汐止怎麼走。

有一間很大規模的廟,屋頂立了一座呂洞賓模樣的大塑像。近看卻似荒廢了。標示卻是XX寺。台灣儒、釋、道不分,到這種地步,也是世界宗教界的奇觀。很多人興建廟宇是為了商業目的。目的達不到就走人。放著讓神明沒人照顧,怪孤單的。聽說,那座廟裡邊,現在是開工廠的。門窗緊閉,從外頭倒是看不出來。

終於走到萬崁路分叉路口,往東到崁腳,往西接萬溪產業道路可到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風櫃嘴。接下來有一段路沿著瑪鍊溪邊走。看到三、五成群的藍鵲。原來停在輸電線上,我們走近了,就飛往樹林去了。藍鵲的復育有相當的成果,不只山林中,連都會區的公園都看得到。走到崁腳。大家都累了。領隊和淑惠搭公車,我們四人攔到計程車,直奔萬里街上。6:00搭上國光號回家了。 票價89元。就這樣,走了將近20km。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由水濂洞上無耳茶壺山 2008.03.16


早上8點,水濂洞陰陽海附近艷陽高照。下車後,拍了幾張相片,就汗流滿面。
禮樂煉銅廠停工多年後,溪水依舊黃橙橙,陰陽海也沒啥變化。這地方老地名[哩叻],有趣。

從這邊看基隆山,面相差異很大,都看不出來大肚美人的臥姿了。

十三層選礦廠的遺址依舊。既不維護也不拆除,任由他遺留大地。像是一座巨大的的古堡。紀念這裡曾經有過淘金熱。金瓜石曾經是「亞洲第一貴金屬礦山」,當時聚集了八萬人在此,一圓淘金夢。

我們在派出所附近停車後,從台2濱海公路水濂洞繞道威遠廟,走到舊名風窟的長仁社區。這裡的觀景台有很好的視野,看見陰陽海、港口全景和十三層選礦廠的遺址。下了觀景台,再走囘十三層選礦廠遺址。遺址好像是廢棄的古堡,沉默的聳立大地。

今天的行程比較特別,由台2濱海公路的海平面走到無耳茶壺山頂。

出了遺址,看到廢煙道佈滿地表,像是巨龍盤踞大地。很壯觀。和選礦廠沉默的古堡都是難得的觀光資源。

經過七坑道、六坑道,有一段山溝沉澱黃色的礦物。走了沒多遠路就斷了。來回的尋找,徒勞無功。偶遇挖取廢鐵營生的工人,確認原來的登山路徑已全毀了,必須繞道攀爬一段45度斜坡的索道。路況比較惡劣,終就還是克服了。索道的鐵軌跨距相當寬,可以承載大型的貨物。中間還設置叉道,方便會車時變換車道。回頭看索道的鐵軌全被荒草掩蓋了。索道的機房已全倒塌了。山牆、磚牆散落好像大火過後的圓明園廢墟。

上了停車場附近有更好的視野。有解説牌,説明陰陽海、六坑選礦廠和廢煙道。這裡可看到金瓜石全景。黃金博物館、太子賓館、黃金神社廢墟。。。附了黃金神社原貌照片,給大家參考。殖民者強行推銷信仰的遺跡。

這裡有同伴先行下山。我們繼續前進。往前不遠,就是登山步道。原來的登山路徑出口就在這兒,銜接上登山步道。看了走過的足跡,還真陡峭呢。臺灣特殊地形,海邊和高山相距不到5公里。登山步道大約2000米。大石頭上少刻了個零。 有人給補了上去。

花了20來分鐘,走完階梯步道。來到離茶壺山頂560米的登頂叉路口。領隊帶我們繼續走向半屏山方向。這邊有很多礦體外露,山坡上金光閃閃。既粗獷又耀眼,也是很好的觀光資源。

附近是迎風面。只見雜草叢生,少有樹木。只見到一棵矮樹。半屏山那邊山坡隱約有原始步道的痕跡。領隊發下宏願,退休後要去踏察探勘。只是何時啊?沒個時間表,有得等哪!

轉過頭來,囘到登頂叉路口。以爲要登頂了。卻説要下山了,説是不讓山下的人久等。真意外!只差560米。

雖然朝錫好意,願意陪我登頂,還是作罷下山了。一路走下勸濟堂。勸濟堂供奉關雲長,屋頂還有個巨大的塑像。旁邊蓋了一排的商店街,主要是飲食店。這裡也是客運和接駁車轉運站。可通九份、山下的水濂洞、誒!還有客運到捷運忠孝復興站。吃完午飯,再沿著金水公路蜿蜒走下山。途中有一處舊戰俘營,過門不入。就留個理由,下次再來登頂。公路邊杜鵑花盛開,有白色、粉紅、紫紅和金毛。也有櫻花。金水公路、黃金瀑布和陰陽海的C型彎道,都是攝影的熱門景點。網路上很多別人的美圖。請自行搜尋參觀。

上游的溪水清澈。沿途觀察溪水在何處開始變黃了。哦!黃金瀑布的水注入後就變黃了。 黃金瀑布水量很大,流過30度左右的岩石山坡,奔騰而下。不像簾幕式的瀑布那般,垂直流下。有特殊的賣點。激流經年累月的沖刷外露的礦體,把黃鐵礦經過溪流,帶進陰陽海。

扣掉了午餐休息半個鐘頭,上山又下海,走了6個多鐘頭。很累了。回家休息。

2008年3月9日 星期日

草嶺古道入口公園 2008.03.08


從南橫回來後,無意中啟動兩封帶有木馬的信。PC變得很慢。 幸好早發覺、早處理。不過害我忙了四天清理PC。 很累!怎麼有人喜歡散發病毒?有病不成?我的環島遊記續集就要再等等了。昨天告一段落,總算可以放心的發信了。

前晚下了一場雨。 一早天氣還好,帶著花生到公園逛逛看山櫻。看見有個小男孩一歲多了,兩片臉頰曬得像紅蘋果。很努力的學著走上假山坡。 他媽媽急得要拉他下來。我勸他讓小孩試試看。 真的爬上山坡也。小孩不怕累,還想繼續玩。看他上下兩三次,還挺有活力的,一旁的媽媽卻累了。

花生有模有樣的學照相。拍了在公園裡頭聚會中的婆婆媽媽們。笑翻了。 還賞他糖果餅乾吃。

下午去草嶺古道入口公園泡咖啡、照相。花生也跟來了。所以就不計畫走太遠。主要跟著朝錫,學習拍水流。 有些心得。

草嶺古道入口公園整理的很好。這裡屬於東北角風管處。庭園設計和周遭環境很搭調。 令人讚嘆不已。小規模的停車場,假日恐怕不太足夠。

池塘裡有成群的溪哥,還有大烏龜。水車不知道動得了不。 旁邊的3台手搖幫浦確實可用。泡茶、洗滌都可很實用。木造的涼亭設計得很樸實、美觀大方。

沿溪綠帶的步道,順暢乾淨,還種植巴西野牡丹。非雨季,甚至可以踏著溪床的大石頭穩穩的走動,安全無虞。

回家時,順道去雙溪買放山雞。 卻因太晚,已關門了。天黑的急,視野變得很短又很窄,容易錯過道路標誌。晚上的山路也更加危險。還是早出門,早回家比較好。

2008年3月2日 星期日

環島(經南橫) (四) 2008.03.01



早餐後老闆再煮的咖啡偏酸。 女婿還是買了。我則買了1斤茶葉。就和老闆道別。驅車參觀附近的北回歸線。

因為地形的隔離,台灣總共立了3座北回歸線標。
一在中央山脈西邊的嘉義,兩座在花蓮,一在海岸山脈東邊豐濱鄉的靜浦,另一在花東縱谷瑞穗鄉的舞鶴。都設有公園,配置中型的停車場,算是熱門的景點。

原來打算順道去掃叭頂遺址,大意錯過了。決定直往下一站的林田山。在萬榮火車站前接了老呂和自強,一道進去林田山。一部車6大1小,路程短,勉強可以。

林田山歸林務局管理。過去是森林開發歷史上形成的村落。有森林小火車和鐵道的遺跡。現在已經停止伐木作業,變成懷古的觀光景點。裡頭有成排的宿舍好幾落。 有的還有人住,也有荒廢的。大致是日本式的房舍。 有的使用不同的材料改造後,已經失去原味。戲院,教堂,咖啡店、運動場都還存在。戲院已經改名中山甚麼的,功能像是展覽館。裡頭有些懷舊照片和木雕展示。但是沒有安排燈光強化展覽品,可惜。戲院大門口的木雕主題是菜瓜,本島的和澎湖產的相互輝映,很生動。另外有木雕館展示名家的木雕作品。 很有意思,但是不准照相。園裡的步道之間,也放了很多大型的原木雕塑。 生動有趣。

午餐就在台九線的路邊,林田山豬腳餐廳用餐。停車場很大,生意也很好。我們點了放山雞、豬腳、豬腸、炒菜和蘆薈湯。豬腸和蘆薈湯做法很特別,又好吃。有一家阿婆豬腳,開在進入林田山的小路上,聽說是原創店。每天生意好到要掛號排隊。他們賣法比較特別,豬腳硬性規定一份一份的賣。一份足夠6個人吃。吃不完兜著走。他的店面小多了。 生意照顧不來,成就了這家林田山豬腳。現在,阿婆豬腳也在公路旁邊蓋新的大型店面。將來生意有得拼。良性的話,可能集結成為遠近馳名的豬腳市場。 號召力更強。

飯後向北尋找傳說中的豐田殖民村。 只見一片荒蕪,荒廢的房舍,雜草叢生。國民黨時代蓋的新村就是日本時代的殖民村的翻版。 把外來移民圈在一塊,好管理。匆匆轉了一圈,就離開往下個點 ---- 國立東華大學。

東華大學位於壽豐鄉,是東部第一所綜合大學。創立於1994年, 校區面積250公頃,還不含海洋科學學院。與之比較,我們北科大的校區真是小的可憐。校區規劃當時採用競圖方式,最終以Charles Moore的規劃入選。在一片甘蔗田中,創造出了具有人工河道與湖泊的校園,成為現今學校的景觀。塔型建築是東華大學所有建築的共同特點。我的印象東華真是夠大,環境健康,景觀又漂亮。難怪蔡桑放心的把寶貝兒子送到東華求學。照相留念後繼續回家的行程。 我們走東華大學的聯絡道,穿過花蓮海濱公園,接上台九線,一路暢通。

之後新城、秀林、太魯閣、崇德到了清水斷崖,照相留念。經過和平遙望﹝茶古﹞的和平發電廠,和他問好。過了大濁水橋就進入宜蘭縣的南澳鄉。到了東澳,雨勢加大。 這一帶都還是彎彎曲曲的山路。大卡車也多。 小車越過對方車道超車,驚險萬狀。 連隧道內都有人搏命演出。 還是鐵路安全。過了南方澳才真正進入蘭陽平原,一路上綠野平畴。很快的接上了北宜高,一路暢通回台北。 Home Sweet Home!!!

2008年3月1日 星期六

環島(經南橫) (三) 2008.02.29


一早起床不覺得很冷,吃了羊肉爐燉稀飯,更是熱力加持,不怕冷了。就在門口四處照相留念。領隊和自強不搭車,帶了些乾糧,先行出發。我們也整理好行李上車。一看才10度而已,竟然不覺得冷。人家確實懂得選地方蓋招待所。沒了強風,就差那麼多。

出了天池,很快的就進入檜谷,沿著公路山坡都是檜木林,大多是紅檜,其中不乏參天古樹。在台灣恐怕也是罕見的原始林相。 路邊有很多人停留拍照、欣賞風景。 我們也下車享受檜木特有的芬多精。此處位於植物群的過渡帶,針葉跟闊葉混生,往上屬於針葉林帶,往下則是闊葉林帶。這裡又是氣候上的轉折帶,終年常見雲霧,又名[迷霧的森林]。

看見一群山友集結在一條小徑口,趨前打聽,知道他們剛從[塔關山]下來。原來這裡就是塔關山的登山口。今晨6點鐘出發,最早的在9點左右回來,最後一個人到達時,已經將近10點鐘了。男女老少皆有,功力相差不遠。 這批人昨天就登完[庫哈諾辛山]和[關山嶺山]。單趟完成南橫三星。 好樣的!

附近內政部立了一座一等水準點。Kokoro調皮踩著不讓照。

過了鐵杉林就到了[大關山隧道]口。隧道有615m長。標高2272m。過了隧道景觀豁然開朗。天晴看見山谷中水氣向上翻湧,形成遼闊的雲海。那能放過,禁不住猛按快門。數位時代不怕殺底片,下手一點都不猶豫。

這裡溫度只有8度,和天池只差2度。但是風很強大,受不了的冷。給大家拍完紀念照後也給我的Legend來一張大頭照。快要8年的老爺車跑老遠來爬高山,表彰他的辛勞。

大約17年前,開Jetta和矽統同事的車隊,跑過一次。印象中好像從台北直上關山埡口。夜宿救國團的埡口山莊,摸黑Check-in。睡通舖而且還很擠。棉被又有霉味兒。那個時代旅遊品質沒得比,大家還是很快樂。

大關山是荖濃溪和新武呂溪的分水嶺。從這裡開始,大致是下坡路,不換低速擋,很傷煞車皮。新武呂溪的下游卑南大溪,是台東最重要的河流,流經縱谷的南段在台東市附近出海。赫赫有名的池上米就是他灌溉出來的。

在半路上的[利稻]小停一會兒。 這裡是布農族的村落。有種茶,也有一般的根莖和葉菜類作物。剛剛收成完的高麗菜園,還有人在拾菜。讓我想起拾穗那幅畫。進入村莊的邊坡上有些很有趣的壁畫,描述布農的傳統生活。回頭看利稻村落,安靜的矗立在群山之中,也是世外桃源。

之後一路下山,過了[初來]橋後,直奔池上吃便當。我們到[悟饕],聽說是原創的老店。價格也是在70-85元,算是合理。店面寬敞、乾淨,樓上還有一間[便當博物館]。吃過飯後還上去逛了下。還蠻懷念以前那種薄木板飯盒。池上米是很Q,只是我的胃不好,要多咬幾下,幫助消化。值得一提的,這裡賣盒裝環保筷很便宜。

繼續走台9線北上。這條路有些路段很筆直,路面維護也可以。開快車、超車搶道很平常。所以蠻危險的,號稱死亡公路。我們明天還要一路往北走到宜蘭呢。

我們的民宿位於舞鶴台地,這裡產茶。這幾年也種咖啡。福佬、客家、原住民三分。民宿的花園就在台地的邊緣。往下看,山坡真的很陡峭。老闆前幾年喪偶。後來續絃,討了一個越華老婆。所以做菜加了越南風味。有一道菜叫[撞牆水餃],咖啡叫[老子]咖啡。蠻有趣的名字。老闆正經的很,打算申請商標。Check-in後,來一杯[老子]咖啡。讚啊,聽說是本地出產的。 的女婿就說要買回日本泡來喝。不過隔天泡的就偏酸了點。老闆說是不一樣的咖啡,讓我們品嘗比較。花園裡種了幾棵肉桂樹和南洋來的樹種。是他老爸和他陸續從南洋引進來的。

過了不久,老呂來電說他們到了火車站。老闆很親切,還親自接送。Kokoro和他們的小女兒玩在一起。還學人家爬樹。小女孩很活潑,能自己編舞而且跳得很棒。進門就聽他放印度舞曲,不得了的小女孩。今日晚餐是台越菜合著來,好吃。Kokoro喜歡吃河粉。飯後泡茶閒聊,吃越南零食。

之後就早早入睡。睡得很好。當然,這句話應該是明兒個早上才能說的。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環島(經南橫) (二) 2008.02.28


昨日(2/27)兩餐都是在小吃店打發。每人七、八十元,相當一份便當的費用,方便又經濟。Kokoro滿心歡喜的享用三餐。看在雙親和阿公的眼裡,自然也跟著高興。台灣小吃的魅力無限哪!

昨晚經過澄清湖畔,感覺週遭的景觀改變很大。今早在高樓向下遠眺,發現湖畔新蓋的大樓林立,遮住視線,從這邊幾乎看不到湖面了。吃過早餐,大姐還為我們準備好了晚餐要用的羊肉爐、熱騰騰的白飯、飯糰、烤蕃薯、水果、梅子蜜餞、茶水,有的沒有的一大堆東西。 確定老呂和老江已經搭上客運後,姐夫開車為我們引導到中正路。就這樣滿載著親情溫暖,我們往南橫的天池出發。 親情這東西,施與受雙方歡喜的付出和享受,真是可愛的東西。通常也只有至親好友彼此之間,才會毫不吝惜的付出吧。

在澄觀路上加滿油後,就上了國道10號,直奔旗山。這條路是國道3號的高雄支線,類似桃園機場支線,不收費的。沿線是農業地帶到處都一片翠綠。到了終點,再向前走了一小段縣道後,右轉接上28號公路,不久就進入美濃鎮。美濃是南部客家大鎮,以往出產油紙傘,聞名全台。近年來在生態界相當熱門的黃蝶翠谷和頗有爭議性的美濃水庫,都在附近。公路兩旁的農地時有花海出現。近幾年來,台灣農村流行利用休耕的農地,塊狀種植大波斯菊、黃波斯菊、鼠尾草、非洲鳳仙、一串紅等花卉,形成一片花海。 對於農村觀光多少有些幫助。我們也停車讓Kokoro親近花海。拍照留念後,繼續趕路。車行至荖濃溪畔,接上27甲,沿著右岸向北前進到了六龜已經過午了。在六龜大橋前的小店,每人點了客家板條和小菜。除了香腸用蒸煮的,風味不同外,都很好吃。Kokoro竟然要再來一碗板條。神奇哪!

和橋頭賣糖水的老婦人閒聊,知道六龜的住民,閩、客、平埔都有。他的父親在戰爭時,從彰化田中疏散來六龜,就此落腳生根。這裡的平埔族都講福佬話了。客家則是北部遷移過來的,和美濃人講的客家話也不同。例如回家,六龜客說 [轉]來,美濃客說 [歸]來。台灣和福建、廣東的客語一樣,各地分歧很大。大概和客家人習慣住在山區,互相交流不便,經過千百年的隔離,各個村落很容易發展出獨特的方言。


飯後,越過六龜大橋,接上27號公路,繼續往北行到荖濃,銜接20號的南部橫貫公路。從澄清湖畔到這裡已經走了75㎞,還要再走60㎞才到天池招待所。中間只停桃源鄉公所。下車走動走動,同時換手開車。之後新手開了40㎞的山路,大家都緊張得繃緊了神經,最後有驚無險。桃源鄉是山地鄉,90%的居民是布農族人。布農族傳統居住在海拔1500m以上的高山上。布農的八部合音聞名於世。我們在台東欣賞過,也錄了一段,其實咱是外行人看熱鬧罷了。桃源鄉盛產青梅、紅肉李、愛玉、水蜜桃、金煌芒果及高山蔬菜等。路邊常見農家擺攤,販售自家農產品。

南橫從荖濃到梅山這段,是沿著荖濃溪開拓出來的。我們從更遠的美濃過來,跨過幾座橋,就一直忽左忽右的沿著溪邊跑。沿途雖然不比天祥、太魯閣的壯麗雄偉,卻也是鬼斧神工。犧牲了不少人的青春和生命才成就了今天的南橫。 天池設了長青祠,永久供奉這些開拓者的英靈。到了梅山附近,不斷的出現盛開的桃花,桃紅色的花朵點綴在翠綠的山林中,煞是美麗。

我們在下午3點鐘抵達標高2280公尺的天池。Check-in後聽說呂、江兩人尚未吃中飯,連忙拿出番薯和飯糰先給他們充饑。之後就到處走動、拍照。這裡的山櫻、梅花、櫻花都已經盛開了。中、高海拔的冠羽畫眉也成群出現在山櫻和櫻花樹上啄食。天池位於長青祠的後山上,是一天然小湖泊。池水不怎麼清澈,依稀看得見幾尾錦鯉,悠游其中。後山上觀看對面的山壁輝映夕陽,金碧輝煌,異常美麗。這裡還有一條關山越嶺古道可通往中之關。有一布農的小姑娘和Kokoro玩在一起,很活潑好動,跟著我們爬上、爬下的。有時候還會做出危險動作來,Kokoro竟然也學著作。害我們很緊張。天色已晚,他回去後,Kokoro居然哭著要找他回來。小孩子番起來,真拿他沒辦法。

晚餐就是羊肉爐了。準備的份量十足,大家都吃撐了還有剩餘。明天早上加進白飯去煮羊肉爐稀飯,還是很棒的一餐。飯後甜點南棗糕、松子糕照例由老呂免費提供。呂太太真行,不斷的改進,還有研發新產品。另外事先在台北準備的貝果和蘑菇湯罐頭,就原封不動的帶回家囉。

入夜很冷。不知道實際的溫度。用完咖啡茶點後,早早躲進被窩睡覺去。招待所的被褥乾淨,比以往的經驗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