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艋舺巡禮 2010.06.19

阿錫突發奇想,要去逛剝皮寮。搭地鐵,出龍山寺車站,直奔元祖胡椒餅。等了20分鐘後,咬著熱騰騰的餅,濃郁香氣,這才是我故鄉的味道。

龍山寺的香火依然鼎盛。本地人夾雜著觀光客,熱鬧卻也不失莊嚴。台灣的寺廟普遍都供奉儒釋道諸神。看到和尚在媽祖、關帝神堂念經,見怪也不怪。

青草店門口倒掛著一排的蘆薈,非常搶眼。

地藏王廟裡還有七爺、八爺。出巡時,有人進入神像,抬著他遊街。小時候偶而進來看他們,昏暗的燈光下,總覺得恐怖。現在室內燈光明亮,神像外面多了玻璃櫃,衣服也更新了。

剝皮寮經過整理,外觀大致符合他最近拆遷前的風貌。但是作為古蹟,理應推到更遠的年代。可以找地方耆老,讓他們回憶60、70年前,甚至更古老年代的景觀。

展示區有許多古老的生活用品、道具,勾起老人共同的回憶。本來想回老家,進去室內拍些照片。遺憾的是我家變成機房,大門深鎖。

中午在周記肉粥品嚐家鄉味。的確是不變的老味道。但是以小吃的價格來說,倒是貴了些。衛生和管理卻是類似路邊攤。旁邊的進傳和阿秀切仔麵,聽說也是挺高貴的。大概是以觀光客作為主要對象。

老松國小是我的母校。童年到小學畢業,是我的讀書和遊樂場所。校內建築大致維持原來的平面佈置。增建了部分的校舍,改建後更加宏偉的禮堂。運動場也新鋪了跑道和草皮。避免了以往風飛沙的困擾。孔子銅像依然健在。換了不鏽鋼大門,還貼著校徽。

穿過小巷道,來到貴陽街的艋舺教會。他是本地最古老的教堂。經過改建後面目已非。真可惜。突顯市政府不夠重視古蹟。理當限制他們改建。

附近的祖師廟供奉清水祖師,理應屬於道教,卻看見和尚主持集體念經。廟內的雕樑畫棟也都有數百年的歷史。香火顯然不及龍山寺。管理亦然。

附近有家具街,但是盛況已經不再。近年來在郊區發展出來的大賣場,具有大坪數展示的優勢,搶走他們的風采。

順著長沙街走,到中華路口,就是西本願寺的廢墟。戰後出了個中華理教總會占據廟產,又不善管理,任由難民強行霸佔廟埕,蓋滿了違章建築。兩次大火燒掉了違章建築,也燒掉了古蹟。

這裡已經是西門町範圍內。在1970年代以前,這一帶商業鼎盛,是台北市最繁榮的地區。原來販賣生鮮食材的西門市場已經拆除殆盡,原址改建成一般的商場。留下八角樓 (俗成紅樓) 成了過去建築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