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環島(經南橫) (二) 2008.02.28


昨日(2/27)兩餐都是在小吃店打發。每人七、八十元,相當一份便當的費用,方便又經濟。Kokoro滿心歡喜的享用三餐。看在雙親和阿公的眼裡,自然也跟著高興。台灣小吃的魅力無限哪!

昨晚經過澄清湖畔,感覺週遭的景觀改變很大。今早在高樓向下遠眺,發現湖畔新蓋的大樓林立,遮住視線,從這邊幾乎看不到湖面了。吃過早餐,大姐還為我們準備好了晚餐要用的羊肉爐、熱騰騰的白飯、飯糰、烤蕃薯、水果、梅子蜜餞、茶水,有的沒有的一大堆東西。 確定老呂和老江已經搭上客運後,姐夫開車為我們引導到中正路。就這樣滿載著親情溫暖,我們往南橫的天池出發。 親情這東西,施與受雙方歡喜的付出和享受,真是可愛的東西。通常也只有至親好友彼此之間,才會毫不吝惜的付出吧。

在澄觀路上加滿油後,就上了國道10號,直奔旗山。這條路是國道3號的高雄支線,類似桃園機場支線,不收費的。沿線是農業地帶到處都一片翠綠。到了終點,再向前走了一小段縣道後,右轉接上28號公路,不久就進入美濃鎮。美濃是南部客家大鎮,以往出產油紙傘,聞名全台。近年來在生態界相當熱門的黃蝶翠谷和頗有爭議性的美濃水庫,都在附近。公路兩旁的農地時有花海出現。近幾年來,台灣農村流行利用休耕的農地,塊狀種植大波斯菊、黃波斯菊、鼠尾草、非洲鳳仙、一串紅等花卉,形成一片花海。 對於農村觀光多少有些幫助。我們也停車讓Kokoro親近花海。拍照留念後,繼續趕路。車行至荖濃溪畔,接上27甲,沿著右岸向北前進到了六龜已經過午了。在六龜大橋前的小店,每人點了客家板條和小菜。除了香腸用蒸煮的,風味不同外,都很好吃。Kokoro竟然要再來一碗板條。神奇哪!

和橋頭賣糖水的老婦人閒聊,知道六龜的住民,閩、客、平埔都有。他的父親在戰爭時,從彰化田中疏散來六龜,就此落腳生根。這裡的平埔族都講福佬話了。客家則是北部遷移過來的,和美濃人講的客家話也不同。例如回家,六龜客說 [轉]來,美濃客說 [歸]來。台灣和福建、廣東的客語一樣,各地分歧很大。大概和客家人習慣住在山區,互相交流不便,經過千百年的隔離,各個村落很容易發展出獨特的方言。


飯後,越過六龜大橋,接上27號公路,繼續往北行到荖濃,銜接20號的南部橫貫公路。從澄清湖畔到這裡已經走了75㎞,還要再走60㎞才到天池招待所。中間只停桃源鄉公所。下車走動走動,同時換手開車。之後新手開了40㎞的山路,大家都緊張得繃緊了神經,最後有驚無險。桃源鄉是山地鄉,90%的居民是布農族人。布農族傳統居住在海拔1500m以上的高山上。布農的八部合音聞名於世。我們在台東欣賞過,也錄了一段,其實咱是外行人看熱鬧罷了。桃源鄉盛產青梅、紅肉李、愛玉、水蜜桃、金煌芒果及高山蔬菜等。路邊常見農家擺攤,販售自家農產品。

南橫從荖濃到梅山這段,是沿著荖濃溪開拓出來的。我們從更遠的美濃過來,跨過幾座橋,就一直忽左忽右的沿著溪邊跑。沿途雖然不比天祥、太魯閣的壯麗雄偉,卻也是鬼斧神工。犧牲了不少人的青春和生命才成就了今天的南橫。 天池設了長青祠,永久供奉這些開拓者的英靈。到了梅山附近,不斷的出現盛開的桃花,桃紅色的花朵點綴在翠綠的山林中,煞是美麗。

我們在下午3點鐘抵達標高2280公尺的天池。Check-in後聽說呂、江兩人尚未吃中飯,連忙拿出番薯和飯糰先給他們充饑。之後就到處走動、拍照。這裡的山櫻、梅花、櫻花都已經盛開了。中、高海拔的冠羽畫眉也成群出現在山櫻和櫻花樹上啄食。天池位於長青祠的後山上,是一天然小湖泊。池水不怎麼清澈,依稀看得見幾尾錦鯉,悠游其中。後山上觀看對面的山壁輝映夕陽,金碧輝煌,異常美麗。這裡還有一條關山越嶺古道可通往中之關。有一布農的小姑娘和Kokoro玩在一起,很活潑好動,跟著我們爬上、爬下的。有時候還會做出危險動作來,Kokoro竟然也學著作。害我們很緊張。天色已晚,他回去後,Kokoro居然哭著要找他回來。小孩子番起來,真拿他沒辦法。

晚餐就是羊肉爐了。準備的份量十足,大家都吃撐了還有剩餘。明天早上加進白飯去煮羊肉爐稀飯,還是很棒的一餐。飯後甜點南棗糕、松子糕照例由老呂免費提供。呂太太真行,不斷的改進,還有研發新產品。另外事先在台北準備的貝果和蘑菇湯罐頭,就原封不動的帶回家囉。

入夜很冷。不知道實際的溫度。用完咖啡茶點後,早早躲進被窩睡覺去。招待所的被褥乾淨,比以往的經驗好多了。

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環島(經南橫) (一) 2008.02.27


我的長孫Kokoro也快滿四歲了。第一次讓他搭小轎車長途旅行,心裡難免有點擔心他的適應能力。這次環島旅行除了時間長,南橫山路和標高以及蘇花公路的彎道,也都是嚴峻的考驗。

2/27早上懷著謹慎又愉快的心情,驅車循著北二高南下高雄。預定先到鹿港吃午餐,再到台南吃晚飯,然後夜宿高雄大姐的家。

車子開過新竹系統交流道後,不如往常轉換北一高,這次繼續走二高南下。並非刻意這麼安排,其實是Papago為我們挑的路線。前些日子忙著打理同學會的工作,耗掉太多時間。以致事先的准備工作不夠充分。憑著平日對Papago的信任,就全依賴他了。這幾年來台灣的公路建設頗有進展,不斷冒出新道路。Papago定期更新,保持最正確的道路情報。我的地圖書〔2002年版〕卻跟不上。在這裡也看出來電子出版革命壓迫到傳統出版業。 安排的這條路線總的來說,算是沿著海線。雖然離海岸還遠,沿途的風光卻是和一高大大的不同。

接近中午時刻,我們到達西湖休息站。這裡有條商店街是蓋在高速公路的陸橋上。陸橋橫跨二高的六線車道+路肩+邊坡+空間。從陸橋的商店街往外看,視野廣闊,十分壯觀。同樣的東東,我還在二高的台南段看到過,這可是一高缺少的特色。商店街販賣各式各樣的餐飲,關東煮、麪、飯、咖啡等等應有盡有。西湖的景觀設計也不俗,空間大小適當,小孩快樂的奔跑其間。 我們也活動活動久坐的筋骨,隨手拍照。 然後繼續前進鹿港。

鹿港是民俗文化的重鎮。台灣文化史第四期就叫 [鹿港期]。 [一府、二鹿、三艋舺] 說的是台灣開發史,由南往北的先後順序,也說出當時個別繁榮的程度和政經的地位。一府指的是台南。二鹿就是鹿港。鹿港曾經是中部地區的政經和軍事中心。他的地名無疑和早期大量出口鹿的產品有關。台灣是梅花鹿的原鄉。日本的戰國時代,大量進口鹿皮製作盔甲,供給武士使用。台灣是當時最大的供應地。順便一提三艋舺, [艋舺] 是台北地區平埔族語,意思是[船]。菲律賓中呂宋的 [Tagalog] 語還保留 [Banga] 這個詞彙,意思也是船。

鹿港如今雖然已經沒落,保存古跡卻不遺餘力。穿梭大街小巷,到處可見古跡。最有名的是三大古跡、八景、十二勝。三大古跡為龍山寺、天后宮、文祠。

首站拜訪龍山寺。建於乾隆五十一年,號稱台灣紫禁城。格局宏偉典雅結構精緻。共有四進三院,自外而內分別有山門、三川殿、正殿和後殿,其間依序有前、中、後三庭居間區隔。300多年的古剎,仍然保留初建時期的架構和風格。其中最為特殊的是他的山門和八卦藻井。山門是重簷歇山式,比例均衡美觀,是清初廟宇最隆重的建築表現。八卦藻井則全是用榫頭接合,完全不使用鐵釘。藻井上下的雕刻、彩繪、書法都是非常精美。

車停鹿港圖書館邊。館前綠地上放了一艘龍舟,又以酒甕堆疊成雕塑和圍牆,饒富特色。附近有一座樸實的天主教和平之后堂。大概也有相當的歷史吧。我們在第一市場邊享用土托魚羹後,決定以步行穿梭大街小巷。一方面健行活動,一方面幫助消化食物。行經中山路,這是日本時代開拓的新街,對應更早的瑤林和埔頭構成的老街。新街顯然是依照都市計畫建造的,街道寬闊,車水馬龍,兩旁還有不少明治或大正時代遺留下來的建築物。算來也有上百年的歷史。從民權路轉入老街,路變得狹窄又扭曲。房子更加老舊,古意盎然,但是都經過刻意的整修維護,街道也很乾淨。兩旁盡是飲食店或販賣工藝品的商店。詩淑很有心,還買到Atomu的人偶。 [Atomu] 是小孫子的小名,就是 [原子] 的日本式唸法啦。他的姨丈幫他取的。取自漫畫原子小金剛。老街的盡頭就是 [新祖宮] --- 意思是新的媽祖宮。建於乾隆53年,有別於康熙時代建造的老 [天后宮]。

之後,拜訪民俗文物館是日本時代顯貴辜顯榮 [辜振甫的父親] 的故居。時間已晚,只在外頭看看就進入旁邊的進士大宅。穿過很長的大宅,走馬看花,另一端竟然是在中山路出口。這樣就結束了今天意猶未盡的鹿港行。


到了下一站,台南的赤崁樓,已經接近7點了。買了門票進入參觀,天色已晚,勉強拍了些夜景。效果不甚佳。在旁邊的小店享用 [浮水花枝羹] 後,繼續趕路到高雄。夜宿大姐家。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平林溪遠足 2008.02.17


2/17(日)起得早,慢條斯理的打點完早餐。

看客家電視臺在談論最近中國發生的大雪災難。根據當地台商的大膽預測,死傷人數要比較官方公佈的數字多過百倍以上。根據他們的說法,大雪都壓壞他們結構結實的廠房,一般民房怎不垮的呢!下大雪時,大家都躲在房子裡頭。 房子垮了,人逃的了嗎? 或許活埋了。財產損失也難以估計。除了房屋倒塌,公共建設,道路橋樑也無法倖免吧。災後重建,物資需求孔急,勢必帶動整體物價上漲。對於世界經濟的影響,是福是禍難料。對台商而言,卻是禍從天降。怎麼說的呢﹖廠房壓垮的,不用說,機器設備也完了。廠房部分毀損或健在的,水電不來了,交通中斷,原料供應都停擺了。工人回不了家。 你還得供吃住、給薪資。貨出不了,將來客戶要求償,怎辦?以往這是三、五十年才來一次的大災難,未來會以怎樣的頻率出現?聖嬰和反聖嬰交錯出現,地球溫度上升,都可能造成類似的災難更加頻繁。台商應該要如何應對才好?兩岸的政府和民間都要投下心力去研究,找出良策。

搭上自強2031次班車往瑞芳出發,雖然很冷,沿路卻是好天氣。快到八堵時,接到電話,要我們直接坐到雙溪再下車。他們會幫我們買瑞芳到雙溪的差額票。到了瑞芳,看見窗外下著細雨,心裡又開始犯嘀咕。希望過了三貂嶺,地形改變了,不要下雨了。火車一出了瑞芳站,列車長出現了,要我們補票。靠著遠百的交涉,看著也快到雙溪了,列車長嘮叨幾句,才放我們一馬。

下車時,地面濕了,卻也沒再下雨。 很好。隊友們已經搭了下班車,要遲半個小時才到達。先到的人就在月臺上遛噠。拍完了停的很遠的小鳥,還有停靠不動的火車頭,就沒啥事可做的了。

人員到齊了,一齊出站。街上已經動起來了,不只是有老人散步,店鋪也都開了。小鎮的人起得早,臺北的店鋪少有在1 1點以前開的。雙溪的放山土雞小有名氣。 站前就有人擺攤在賣。我們也是直奔一家熟識的燒臘店,去買土雞,當做午餐的主菜。聽隊長說,這家的土雞做得很棒,每次來都要排很長的隊。可是,現在燒臘店卻是門可羅雀。店主人一聽我們要幫他在網路上推一下,卻娩拒了。他說,逢年過節,他真的做不來,忙壞了、也忙怕了。平常日子,倒是真的需要多點照顧。偏偏大家都是逢年過節才想到他。他很無奈。我想也是。各位,平常多吃雞,要吃好吃的雞,記得雙溪的放山土雞。

This is the number..
日 24931066
夜 24932773
手機 0955328498
喜歡就要幫著推一把。我們這麼實踐,幫助振興台灣經濟。

由縣1 0 2轉往雙柑公路必須穿過中正隧道。隧道內陰暗濕冷,走道都發黴了,長長的白毛,都發出黴味了。只好盡量降低呼吸的頻率。 快步穿過。

出了隧道,就是平林溪的美景。近來雨水不斷,溪水清澈幹淨,無垃圾。不比長江大河的雄偉,卻是小而美的景觀。這幾年,台灣的護溪工程越做越好。水裏活躍的魚蝦,明白的告訴我們。

溪邊雙柑公路旁矗立一棟三合院古厝。台語叫 [大厝] 。樣式雖老,卻明顯的有人細心的維護。它的大門不是正對大街,而是巧妙的開在側面車道深處。正對大街種了一排灌木。 草木扶疏,用來消除往來車輛、和人聲的噪雜。一位老先生正從門口的車上卸貨。獲得他的允許,我們進入參觀。他好心的一再提醒我們,花園邊的走道很滑。台灣人的親切表露無遺。深深的感動。

大厝的堂號叫 [餘慶堂] 。 我們也沒問他姓啥。網路上查出來,竟然 [范﹑施﹑邱﹑游﹑胡] 姓都在使用這個堂號。大厝確實經過整修,不過一磚一瓦,都是盡力按照原來的外觀來做。我沒住過大厝。 讓我很羨慕,也很感動這家人的有心。我出生地的社區,被劃為市定古跡。 卻沒有大厝。老先生指出院裏的梅花。說了它的歲數,我倒給忘了。看出來,他們正在忙著整理內部。 也不多打攪。

繼續沿著平林溪邊走。梅竹大橋頭矗立著醒目的 [封溪禁漁] 警示牌。橋下溪邊成群的夜鷺,為護溪的成果做見証﹕小小的平林溪可以養活偌大群的夜鷺。夜鷺的台語叫 [暗光鳥],應是夜行性的食魚鳥類。大白天,成群在這邊出沒獵食,是甚麼道理﹖看著他們俯衝捕魚,動作靈活,一氣呵成。 水啊!

跨過大橋後,就是名為梅竹蹊的小村落。梅竹大橋命名的來源吧。怪異的命名,雖然有竹林又沒梅林。蹊的台語音同欺,偏偏又唸成溪。前面有條小支流叫麻竹溪,這附近舊名 [麻竹坑],可能才是小村落的本名吧。從清代經過日治、國民黨到民進黨,都沒放過臺灣的地名。老愛改地名,搞亂了地圖。中正紀念堂就讓他存在,又如何?你不爽,大不了,在他頭上撒一泡,我也不反對啊。癢處不搔,偏搔那不癢的。

拐個彎,我們仍然沿著平林溪走。這邊是新寮子路,更接近溪邊的產業道路,不同於雙柑公路,往來的車輛很少,適合踏青健行。道路兩旁都有邊坡植物、樹木或竹林,沿著溪流的一邊,植的稀疏,也比較矮,不至於擋住美景。

對岸有一幢宮殿式的寺廟,高高地聳立在溪邊高地上。廟前大院還造了一道石階梯直下溪邊。取景很好,建物本身和周邊設計可以搭調,就更好。路旁樹立的導覽標示牌,吸引大家的目光,牌子上介紹的是已經稀有的八芝蘭竹。原來以爲只能夠在士林的芝山岩看得到,意外發現這裡還有八芝蘭竹林。八芝蘭竹是日本人Hayata發現的臺灣特有品種,並且以發現的地名來命名。因為只有2-3米高,大多用來編米篩,經濟效益低,就日漸消失了。(關於八芝蘭竹,網上簡介: 禾本科 Bambusa pachinensis Hayata (1) 稈徑小,約3-5公分 (2) 葉耳極顯著,簇生鬚毛 (3) 葉鞘平滑無毛(4) 稈籜表面密生棕色細毛 (5) 地下莖合軸叢生 分布台灣低海拔;可用於工藝材,農具,防風。)那個Pachinensis就明白的標示它的學名由來。八芝蘭是士林的古地名,相信是平埔族語的音譯。臺北人習慣說八芝蘭刀 [pat jia na do]。不說 [士林刀]。[士林],倒是已經被普遍接受了。倒是外地人,常把 [樹林] 說成 [士林]。

過了麻竹溪水圳頭就到達茶花莊。趨前詢問,要收門票50元,又不能抵扣罐裝飲料。喝杯茶要200元,可以抵掉50元。隊長嫌太貴。最近下雨,花況大概也不怎麽理想。也就敬謝了。我在金洋國小拍的茶花,比茶花莊牆邊拍的更漂亮啊。

來回走了兩趟,竟然都錯過莊貢生古厝。網上看得到介紹和照片。各位可以上網看看。

附近有一處水銀礦的廢墟。只見荒草,不見一片磚瓦。路邊有一棵不知名的樹,剛冒出新葉,新生命的美感。再過不遠的邊坡上有一古厝,屋頂上爬滿綠色的植物,部份屋頂已殘破。看來已是年久失修。附近的老房舍,有人住的,繼續在耕作田園,屋頂流行加蓋上了色的鉄皮。搬走的,就聽任他荒廢。 格外蒼涼。

來到了新寮子路的尾段。道路在這兒拐個彎轉向北方,跨過平林溪,在上林國小接上雙柑公路。這裡有座官方開發出來的親水公園,空蕩蕩的,沒什麽設施,也沒個人影。夏天到來,再過來看看,有什麽不同。不過,整條新寮子路都沒一座涼亭什麽的休息點。 夏天可曬了。

我們沒順著新寮子路向北走。 直走小路往大瀨。過了親水公園,平林溪又一個S形大回轉。突然發現將近十隻成群的藍鵲停在樹上。一聽到我們的呼叫聲,來不及給他們拍照,一溜煙就飛過河對岸的樹林。看來下次還是得帶長鏡頭。必須承認,沒那麽好運道,老是像南澳那隻朱鸝停的那麽近。前方就是大瀨了。圳溝的水質清澈乾淨,水量豐沛。想要拜訪的農家老婆婆。可能怕生,関起門來。那條土狗倒是蠻熱情的。 後來還一直跟著我們過橋。農舍維護得很好,也很乾淨。天空中一支老鷹,從農舍上空滑翔而過。

漫步走過大瀨橋。見橋下有乾淨的地方可以休息,大夥兒就魚貫下橋。生火煮水,準備中餐。 有人在瑞芳買的燒餅,還很香可口。土雞肉是比一般肉雞來的硬。但是Q度讚,風味十足。喜歡土雞的朋友,一級棒啦。(這是從日語 [一番 いちばん] 借來的,音義都好,臺灣人神來之筆。)開水泡麵、泡咖啡、又泡茶。經濟又方便。冬天出外旅遊,熱騰騰的食物永遠的最愛。吃著吃著,怎麽下起雨來了。一陣一陣的,忽大忽小。慶幸找到橋下這個避雨點。否則燒不起火怎麽有熱食可吃。阿彌陀佛!難怪歐洲和日本有很多流浪漢都住橋下。廢木板、紙箱搭個窩,避風又避雨。吃喝拉撒睡都在那裏解決。也是人生。

休息後,冒雨走回程。到這裡爲止,大約走了6公里。走上雙柑公路後,老天還是下著雨,本來想要搭客運囘雙溪車站,找不到人可問車班。最後決定繼續走。對街有一座咖啡屋,可是剛喝過的人,沒興趣再喝。過了上林國小後,轉回新寮子路。回頭給茶花莊,茶花和麻竹溪水圳頭拍照。

回到了雙溪高中對面的住家,圍墻邊一叢黃色連蕉花。我們問了在屋外散步的老婦人。她為我們説明黃連蕉花可以作藥用。還送我們種子。真感謝她的熱心。

旁邊就是百年舉人厝。大門上掛著一幅大大的 [文魁] 匾額。大門深鎖,而且已經改造成金屬門。看官們,這樣搭調嗎?出了大厝,道路的一邊是山壁。可看出造山運動擠出來的交錯岩層。

走囘街上,隊長已經在吃芋圓紅豆湯,我也點了花生豆花加薑湯。都是貨真價實,好味道。雙溪公園入口對街的飲料店。推一把。

之後囘車站的路上,雨勢越大還下個不停。我是懶得再掏出雨衣, 就讓他一路淋回去。結束今天12公里的健行。

2008年2月10日 星期日

南澳遊記 2008春節

一大清早趕搭6:10的莒光號65B次班車。 心裡嘀咕著寒冬細雨連綿,跑去南澳一定比台北更冷更多雨。 各位看官不要誤會,我們要去宜蘭的南澳鄉,不是南半球的時值夏季的澳洲。 南澳鄉靠近中央山脈北起點,是個山地鄉,泰雅族的故鄉,由日治時代的碧候,武塔,金洋等13社組成。

車行三個鐘頭,9:30抵達南澳火車站。 沒下雨耶。 還有和煦的陽光。 太好了。

快快去租腳踏車。 丟下行囊,啟程拜訪第一站的碧候部落。 碧候在南澳車站的西北邊靠近南澳北溪。 是原碧候社(Piexau)在1950年間,遷村過來現址。

我們沿著長春產業道路,踩著腳踏車前進。 風很大,只覺得很吃力。 很快的就有人跳下車牽著走。我也覺得牽著走來得容易,懷疑太久沒騎車,不習慣了。就這樣走走騎騎的。 邊照相。

進入村落以前,遠遠就看到村落的教會和十字架。 高聳的尖塔是全村最高的建物,也是很明顯的地標。 民宅建築沒太大的特色,但是生活水準和台灣各地農村一般。電視很普遍,汽車也不少。 騎車穿過了碧候村落大街,並沒多停下來,繼續過南澳北溪的金岳大橋。 回過頭來欣賞美景。 突然發現上游河邊做了完整的護坡堤防,下游卻完全不做工事。自個兒有些猜想,但不確定真正的原因。

繼續沿著溪流上游前進。 原來打算探訪一處溫泉,可是半途聽說最近溫泉溫度太低,不適合入浴。 再往前走還是上坡路段,勉強再騎了10幾分鐘,失去了目的就懶了。 拍拍照,就走回頭路。 一上車腳一蹬,就發現根本不用發費力氣,一路過了橋,穿過村落,直到產業道路,都是下坡又是順風。這才恍然大悟,剛剛一路騎過來,為何那麼辛苦。 物理公式1:緩下坡+順風車=真爽!

產業道路上的憧憬園民宿,外觀相當漂亮。

回到南澳車站拍了站前的神像,吃過了午餐,看到台9線上,一堆人擠到全民運動會的看板下看熱鬧,仔細一看,原來是賣燒玉米燒甘蔗的。酷冷的寒冬,生意超好。 旁邊是天主教弘道仁愛之家,庭院有幾株大樹,高聳挺拔,應該有百歲以上了吧。 和仁愛之家古老建築搭起來,蠻有思古情懷的,可惜大門深鎖,進不了。


下午拜訪東面沿海的朝陽社區和漁港。 社區入口就是小而美的蓬萊國小。 後花園的迴廊和植物都很漂亮,都市學校享受不到的。

這裡是閩南人的社區,行政劃分屬於蘇澳鎮。 我們在震安宮旁看到一幢矮建物,大大的看板寫著 [蘇澳鎮公所],應該是分所。 宜蘭縣相當照顧邊遠鄉鎮村民,方便社區辦理公務。 閩南人社區就有廟宇,除了前述的震安宮還有一座天后宮,和土地公小廟。基督教長老會也設了聚會所。 規模卻沒原住民部落的教堂來的大。 天后宮結合了社區活動中心。 社區各年齡層的居民,在相鄰的場所活動,增進彼此的了解。 好創意。

社區的民宅的門窗,陽台有些特色。 還有一幢透天厝的樓梯是外露的,以前台北的透天厝也有那麼蓋的。 現在看不到了。 田野上空看到白鷺飛翔,火車在原野奔馳,還有檳榔樹林,十足台灣味的鄉村風光。很有意思的是這裡的路名,羅馬拼音是依照宜蘭口音(聽說類似漳州話),不是國語。例如南澳路的拼音是Lam Or Road。 走到一條怪異路名,叫娜娘路。 後來聽三枝の家白先生的解釋,原來娜娘是借日本語浪花(Naniwa)的音來的。 就是浪花節(なにわぶし),日本傳統歌曲的一種。 台語唸起來還真相似呢。台灣人聰明,創意絶頂。 像おでん(Oden)寫成黑輪,考倒所有的日本人。 真噱!

走著走著來到港口,海邊風大,大夥兒在涼亭煮開水泡茶和咖啡,去去寒意。 一方面看著旁邊的朝陽國家步道向我們招手。 為了看看遼闊的大海,趕緊啟程。果然爬的越高,看的更遠。 走了約15分鐘,到了標高300米,就看到港口圍牆外的Panorama。 還有山脈將近最北端的南澳嶺和海岸,不遠的 [烏石鼻] 醒目的矗立在太平洋。再過去就是粉鳥林。Ilha Formosa! 不虛此行。 下山才知道,大家不耐風寒,拍完團體照後已經往車站走回去了。我和朝錫互拍了留念也往回走。 路上,順便拍了南澳鄉的看板和兩座雕塑,一是泰雅勇士,一是勤奮的泰雅婦女。

大家取回行囊後,就搭車去武塔三枝的家。 武塔(Buta)是泰雅勇士的名字。三枝是店主的名字,大概60來歲的老婦人。 兒子白先生是公務員,漢化太深了,說話和思考都不像原住民。媳婦打理廚房很能幹。 也是漢化很深了。 國語不用說, 台語都也會通。 三枝本人國、台語程度沒她的兒媳好,大致都也會通。 三枝有個大她一歲的姊姊,長的很像,不過保養功夫不夠,看來老她10歲以上。 三枝和老姊都健談,述說約40年前武塔社遷移的故事。 從新武塔部落到老武塔社徒步要一天。新、舊金洋部落相距更遠,要走兩天。 想像當年的大遷徙,離鄉背井,備嘗辛苦。 這種遷徙自在日治和民國時代都相繼發生,民眾贊成也好反對也好,基本上沒得選擇。



3:00pm Check-in後,有的人玩搗米,聊天,也有人跟著媳婦去採有機蔬菜,準備做晚餐。 自家的菜園有高麗菜、芹菜、番茄、萵苣、生薑、蔥,還有一些不知名的。 白先生還說,晚餐有午仔魚、帶魚卵的香魚、蝦、土雞,有的沒有的,聽來挺豐富的。午仔魚是鯃的俗名,台灣俗語:一午、二紅衫、三白鯧、四馬鮫, 午仔排第一。

隨後,集合去拜訪武塔部落。 穿過高架鐵道底下的通道,就是武塔部落。 全村182戶,不到600人,就有約500人居住在部落裡頭。 大部分的民宅都是加強磚造的平房。短短的將近100米的大街,有兩家雜貨店,一家電玩店,還有經營奇木的,在屋旁空地上,擺滿了漂流木。聽說這裡賣東西比鎮上貴。 大概運費要加成,市場規模又小,Overhead相對高了些。

走出村落就看見紀念莎韻的石碑豎立在溪邊的高地上。 碑文正面:「愛國乙女サヨン遭難之地」。 (意思是愛國少女莎韻遇難之地)。 明顯的,有斷裂後再修復的痕跡,其中「サヨン」還被人挖空破壞。 聽說是和日本斷交時,有些人過激的行為。 莎韻是我們的人哪,挖空他的名字,砍斷石碑出氣,顯得魯莽、愚蠢。

白先生很體貼,燒了一大桶柴火,當作今晚的營火,讓我們取暖。 他介紹自己的經歷,講解本地生態、風土民情,又爲我們講古。根據他的說法,泰雅族不同於其他的原住民族,他們是在遠古時期,台灣和大陸相連的時候,移民過來的。 先在彰化附近定居,後來遷往現在的台北盆地。 歷經一次的天崩地裂的地殼大變動,才往中央山脈移動,最後才定居南澳。扼要的說,泰雅不同於南島民族,他們不是海上的民族。 在人類學上,全台灣的原住民族,只有泰雅族有紋面的習俗。 五官特徵也特別不同。 現在DNA技術發達,作實驗,可能就可以找出答案。 先後還有幾個族人近來湊熱鬧。 他有位表妹喝了幾杯,胡說了些話,和漢化了的白先生成對比,很有趣。

晚餐出來了,午仔魚、帶魚卵的香魚、蝦、土雞、山蘇、高麗菜、芹菜、萵苣、還有三種口味的帶皮辣椒,通通端出來了。 活動後的盛餐,備覺美味。不覺多添了碗飯。 還有,還有不得不提的三瓶小米酒。 第一次品嘗,有點甜……不過,讚啦!

飯後,白先生拿了一塊台灣檜漂流木加入營火,(後來他的表哥看了後,更正是紅豆杉,還嫌太可惜。)。 繼續講古,還教唱「莎韻之鐘」和國語版的「月光小夜曲」。原曲由有名的古賀政男作曲,西條八十作詩。 1943年日治時代的電影插曲。 小時候聽了N次,仍然記得完整的旋律,日文歌詞就沒印象了。 上國中的白公子為我們演奏鋼琴。 很順暢。 聽說原來學古典,最近轉爵士。 預祝他有成就。

以下介紹莎韻的故事,來告個段落:

1938年駐守在台北州蘇澳郡山區,泰雅族部落利有亨社(Leyoxen)的日本人巡查田北正記(Takita Masashi)接到召集令,準備出征。 當時的山地巡查,一般都兼任教育所的教師,和其他諸如衛生保健等工作。 部落的青年感念田北以往教育以及照顧族人,紛紛表示願意幫他搬運行李下山。 莎韻(Sayun Hayun)是其中的一員。

同年9月27日,出發時天氣已經轉壞,一行人還是走下山,抵達南澳南溪的河谷,大約現在石碑位置的附近。 當時溪水暴漲。 眾人為了趕路,冒險搶走獨木便橋過河。17歲少女莎韻不幸失足落水失蹤。 當地警察營救未果。

9月29日,台灣第一大報《台灣日日新報》刊出新聞報導,標題為「番婦溪流に落ち,行方不明となる」。 報導中,簡單說明學生莎韻為了送別田北巡查,搬運其行李下山經南溪時,失足墜落南溪中下落不明。

經多日搜尋未果後,同年11月26日,莎韻所屬之少女青年團,特地舉行盛大的「少女莎韻追悼會」,參加者除了莎韻親友同學及女子青年團團員、蕃童教育所教員、巡查、警佐之外,台灣總督府理蕃課長率領多位官員前往參加。而田北正記也從中國戰場發電報表答感激與懷念之意。

12月6日,台北州知事藤田傊治郎,公開讚賞莎韻,同時向台灣總督府報告。

1941年2月20日,由全台高砂族青年代表領銜演出的「皇軍慰問學藝會」於台北公會堂演出。 莎韻的同學ナミナ(Namina)以泰雅族語及日文演唱的「サヨン少女を思ふ」(思念少女莎韻),曲調優美,歌詞感人,獲得了現場觀眾一致讚賞,包括當時的台灣總督長谷川清。

1941年4月14日,長谷川總督於總督府親自接見莎韻家屬與少女青年團團員,並頒贈一座刻有「愛國乙女サヨンの鐘」(愛國少女莎韻之鐘)字樣的銅鐘,並且在失事地點豎立紀念石碑。

戰後,鐘已不知去向。 紀念碑,也遭刻意破壞。 此行意外發現,石碑其實是混凝土做成的。 但是做工很美,彷彿是石頭刻出來的。 碑文也夠深刻,60幾年的歲月,字跡仍然清晰可辨。 後來的人製作石碑,不管是真石頭還是混凝土,都看不到那種做工了。 是當時的工藝失傳了呢?還是現在的工匠能為,卻不為。 對我來說,那是個謎。 也許要靠自己去實驗來證明。

一早起床,先到菜園,又給民宿和一旁已遭廢棄的鐵路局宿舍拍照。 鄰居還有別緻的大戶民宅。

吃過早餐再整裝出發。 經過武塔部落,看見幾個老婦人在水溝邊洗滌。 水質清澈見底,不少瓶瓶罐罐沉在溝底,連商標都看得清楚。

出了部落不遠,就看到樹上停了一隻紅黑相間的雀形鳥。體型在斑鳩和白頭翁之間。 趕緊拍了。 想要換成12M畫素,成相可以加倍放大,可惜來不及就飛走了。 回來查了圖鑑,才知道是罕見的朱鸝。 聽說是台灣特殊的亞種。 也是一大收穫。 後來的路上還看到更大型的鳥。 坐在發財車上,不方便拍。 下次吧!

領隊開著借來的小發財,輪流接駁大家去金洋村。 途中先去仲岳溪步道。 這線步道沿著仲岳溪盤繞,沿途風光壯麗,但是有些難度,不適合全體成員。 又看到休旅車隊同時到達。 轉了一下,我們就退出來。 路上看見竽頭類的植物,葉梗紫黑色的。

進入金洋村,一眼就發現那個很有特色的廁所。 我們的人要進入方便,卻是超髒亂的,實在不堪用。 國小的廁所也全鎖了。 最後求救於教會。政府花錢建設這類公用設備,可惜管理跟不上。 我常說,下水道和廁所最容易顯示當地的文明和文化水準。


國小花園裡,艷麗的茶花開了。 隨意逛了文化傳承小屋、像瞭望台的木造高台、圖騰畫。 操場和籃球場卻少了小孩的嬉鬧聲。 今天適逢星期日,都做禮拜去了吧。 金洋村空蕩蕩的,找不著人閒聊幾句。

轉個彎,校門旁赫然發現兩株櫻花。 一株的花朵已經盛開了;另一株的葉子還沒落光。 附近的楓葉也紅了。 楓紅在寒帶地方都是秋天開始,台灣怎的到現在都還是半青黃半紅的。環境真是不同啊!

隨即開往南澳南溪。 走下溪谷的坡道又陡又長。 空車輪胎摩擦力不足,很難開。 旁邊的山溝工程也分成兩段。 第一段做了階梯,比較平坦的那段就免了。

一下溪谷,平坦的路邊,遍地長了油菜花。 還有單株李樹,開滿了花。 Axi大師擺出架勢,拍出來的照片不同凡響。

先到溪邊的人已經撿了不少玉石。 白玉、碧玉,全都發了!

上游不遠,就是風靡溯溪界的碧旦溪,南溪支流。 必須藝高人膽大,懂得四肢並用攀爬,才好挑戰。

我們拍拍照留念就得了。 這裡的溪水呈現翡翠色,可能是流過的礦脈帶下來的。 有人在深水區的岸邊大樹上掛了跳水鞦韆。 要是有小孩盡情戲水的場景多好。 夏天再來吧。

這次南澳遊太好了。 滿點。 大家趕快退休,把位置讓給年輕人。